党性意识强不强方面分析材料 增强宗旨观念,要表现在改进作风上。作风的好与坏,往往折射出宗旨观念强不强,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党员干部,必然有着良好的作风。增强宗旨观念,要反映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要深入开展“四群”教育,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虚心接受群众监督。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赢得人民群众真诚的信赖。增强宗旨观念,更要体现在勤政廉政上,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强化责任意识,努力为人民服务,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真正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增强宗旨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作表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要以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践行根本宗旨,在为人民服务的高尚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坚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从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弘利教育 公考选调类工作总结:关于解决新时代农村党员党性意识淡薄问题的思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的基石,党性意识强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本色。关注了解农村党员思想现状,积极解决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问题,提升农村党员党性意识,是事关长远又迫在眉睫的大问题,也是提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33433623164升组织力、建强基层战斗堡垒的应有之义。近期,通过深入基层座谈了解,对解决农村党员党性意识淡薄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一、农村党员党性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农村大多数党员处于农业生产第一线,是我们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部分农村党员党性观念有所淡化、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意识差。农村党员普遍政治理论水平较低,且满足于现状,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时政热点等不关心、不重视,进取意识不够强。部分农村党员认为自己只要种好地、过好日子就可以了,没必要学的太多太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党员标准。(二)大局观念差。在农村,宗族思想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一些农村党员仍然信奉宗教不信唯物主义。部分村“两委”。
如何增强党性观念和党员身份意识 一是提高学习能力。当今社会,终身学习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而应当时刻用学习的观念来鞭策自己。只有学习才不致落后,只有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党开展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的目的就是如此,我们每一位党员更应当把学习放在首位。提高学习能力,应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增长新知识,不断增加和拓宽新的知识面,二是增强业务水平,以很好的业务水平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险工作。二是强化实践能力。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仅要出思路,而且要把思路和方法付诸于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三是培养创新能力。共产党员本身就应当做改革的先行者要敢于开风气的先河。在当今改革不断深化的年代,特别需要有众多的探索者、开拓者,作为基层管理人员就应当扮演这样的角色,不断培养新的思维、观念、方式和方法,用于业务以及队伍管理中。特别是在当前开展的党员学习月活动中,我们共产党员要提倡有益于社会、家庭和工作环境的风气,并身体力行,做群众的楷模。共产党员只有努力去提高自己,才能受到群众的拥护,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所在。
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表现为 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信息来源: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期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扩展资料向左转|向右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介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立党为公”是指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外,没有任何的私利私求可言。其核心是“公”字,“公”是国家和民族的公共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全社会的公共事务等实体性含义与公平、公正、公开等程序性要求的统一性。对于我们党来说,“公”是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阶段性奋斗目标的统一。现阶段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公”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立党为公,就是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都要反映中国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