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七律2221或者是2212 格律诗的对仗有哪些基本要求?

2020-07-19知识16

如何学写七律?请加粉关注!其实写七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只要你有一定的文学基础,一点就通。七律首先就是一段七个字,两段凑一句。重点是要知道韵律。韵有平水韵,中华新韵。古诗一般都是平水韵,你可以在网上搜索平水韵,一学就会,并不深奥。不管是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你有时间有精力有脑筋就把它背记下来,如果懒得背就用时网上查阅。在这里就不一一讲解。律就是格律,通俗的说就是模子、格式、版本。初学者尽力不要越矩越规,有仄起、仄起入韵、平起、平起入韵四个格律。仄起、平起第一段不押韵。仄起入韵、平起入韵第一段要求押韵。具体可在网上搜索。七律讲究起、承、转、结(合)。第一句是起句,第二句是承句,第三句是转句,第四句是结句或合句。形象的说,起句,就是诗的开头句,也就是入诗开门进来。承句,就是进门后干什么。转句,就是入堂屋后转进里屋。结句或合句,就是做的什么事。多读读诗人写的七律,琢磨品味一下,慢慢就明白我说的意思。承句、转句必须对仗,类似对联。也叫颈联、颔联。每联要求必须字性相同,平仄相反,字义可承顺,可相反,但不能同义。四种格律网上都有,可以搜索学习一下。平仄就是字有平仄之分,类似我们学的拼音声调,一般情况。“风物长宜放眼量”怎么读 一、“风物长宜放眼量”读:风百物/长宜/放眼量。“长”与“宜”连读为一个节拍,与上一句度的“太盛”对仗。七律的句式有223(或43)、2221、2212,没有313或2113的。二、“长宜”即“常宜”,就是“常常应该”的意思,“长”读知cháng(阳平),道如果读zhǎng(上声)就犯“孤平”了,这是作格律诗的大忌。三、“内放眼量”的“量”读liáng(阳平)。四、“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意思是“对于各种事物,常常应该容放开眼界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格律诗的对仗有哪些基本要求?前言格律诗的对仗是基本规则之一。以八句的律诗来说,有的诗四联都对仗,有三联对联,标准是中间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有些特殊的格律诗,对仗会有特别的状况:只有一联对仗、完全不对仗,首联对仗而中间联不对仗的现象。而每一联的对仗中,也会有一些儿要求,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一、对联的基本要求1、平仄相对,与平仄不拘格律诗有四种句式,仄收两种作为上联,平收两种作为下联。形成两种对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框内平仄都可以,除此以外,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另外,还有三仄尾、锦鲤翻波、救孤平、拗句救拗等对仗方式,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相信吗?十分钟让您看懂格律诗怎么救拗》,这里就不展开说了。2、结构相对例如上联是2221,下联也是2221,可参看杜甫《秋兴八首》颔联: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颈联两句是2212: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杜甫很注意颔联与颈联的变化,结构特意。律诗,中间二联,犯了雷同之忌,是大病否? 你是说句式雷同吧,不管怎么说,还是显得缺少变化。有可能还是尽量错开一点好。如何学写七律? 学写七律首先须能分辨平仄,须懂什么叫押韵。按现今普通话,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为平声,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为仄声;如果按古音(比如平水韵),还有一种入声(如“膝、席、匹、劈”现已归入普通话的四声)也是仄声。押韵大致相当于用同韵母的字放在句末,按古音则是同一韵部的字(可查平水韵)分别放在句末。作诗一般按平水韵或中华新韵,填词则用词林正韵;这些韵表或韵书既可查同韵字,又可查平仄。下面就以杜甫的《登高》为例谈谈如何写七律。我把律诗格律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七“律”(详见本头条号“卦体诗”置顶文章《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若还有不解,可加关注后给我发私信一起探讨):一、交替律。一句之内的平仄以两个字为一个节拍单位交替变化,如“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两个字为一个基本节拍单位(句末以“2+1”或“1+2”的节拍形式构成单个字和三个字的次节拍单位)符合中文特征。双数字位及每句末字为关键字位,决定一个节拍单位是平是仄,从而连续的节拍单位平仄进行交替变化。这一规律体现了诗句音调的和谐性,如同乐曲的节奏强弱和乐音高低的规律性演进。二、相对律。一联之内两。七言绝句怎么断句? 七言绝句多以“四/三”音节成句。这就是我们称之为“上二/下三”,其中“下三”又可分为“上一/下二”或“上二/下一”。以七言绝句来说,一般的通例则是“上四/下三”,其中“上四”一般可分为“上二/下二”,“下三”又可分为“上一/下二或上二/下一”。扩展资料诗体格律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绝句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大类。其中平起式又分两种:一、平起平收,首句押韵;二、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仄起式也分两种:一、仄起平收,首句押韵;二、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按平仄律,七言绝句有四种标准句型: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三、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四、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其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从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三》说起,如何作一首标准的七言律诗? 765年,严武暴病离世,失去关照的杜甫携家眷离开草堂,一路东下,于大历元年(766)四月到达夔州。杜甫在夔州住了一年九个月,其间所创作诗篇数量450余首,是流传下来杜诗。如何学写七律? 杜甫写诗严格讲究对仗押韵的。几乎没有一首律诗绝句有逾越规律处。甚至宁可不通,也要讲究平仄对仗。如秋兴八首中的,香稻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宁可对仗而不通,绝不苟且,此句迄今人改不动。李白要洒脱的多,李白有的诗是信口拈来。但是多数还是讲究韵律的。今人毛诗多数是押韵的,但也有乡音入韵或者干脆什么都不管,他曾经提出,旧诗束缚思想,不宜提倡,提出押大致相同的韵即可,以为很对!今人写旧诗,过分讲究用典用韵,是不是有点迂腐且酸。过分直白又有顺口溜之虞,不耐咀嚼。写写玩玩,是大可不必穷讲究的。当然有人对旧体诗格律韵脚烂熟于心,无一字逾越规矩,也不会遭人指摘。只是不要弄得掉书袋或者冷僻字过多很难上口就行。纯粹的文字游戏也很难为人接受。满清乾隆写了几万首格律诗,没有一首不讲究格律对仗的,但是没有半句传的下来的。形式与内容,内容为王!如何学写七律? 作为一名旧诗业余爱好者,我谈谈我自学格律诗的体会。分两步说:先说第二步,七律诗入门写作练习,要注意几点。①写诗要有感动才能写出好诗。“诗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触景生情,写出自己的感慨,没有情感的诗既不能打动自己更不能打动读者,这是我的习作:七律·登楼江楼落日对高秋,云树苍苍溪壑幽。雁去雁回七星转,人歌人哭一江流。悲兴尘事尽茶酒,感叹霜毛加膳馐。五柳忘言难忘意,蒹葭萧瑟隐沙鸥。②诗要一条血脉贯之,形神俱合,看我的这首习作:登小孤山回旋激水近云天,独立中流缥缈间。九派粼粼飞白鹭,三吴漠漠接岚烟。庐山瀑布同诗响,彭泽菊花偕隐闲。一自登临观胜景,半为耦者半为仙。第一联点明小孤山之孤,第二联登山所望之景,第三联登山所想之事,第四联登山观胜所感。③全诗要有层次感。我们通常讲“起承转合”,首联(起),通过赋比兴等手法点题。颔联(承),或写景或叙事,承接首联。颈联(转),照应颔联,为尾联留地步。要注意,中间两联一般一联写景一联叙事。尾联(合),升华主题,含蓄意远。例如:七律·夏日一天门夜饮一天门外上珍楼,古木阴阴古岭幽。缘户野花熏酒饮,倚窗明月照溪流。夜风缕缕清六腑,林鸟声声消百忧。但得几分陶令醉。如何学写七律? 容小可捡个漏!平仄,对仗,拗救,楼上几位大伽都说得无比精准,小可就不学唐僧惹人烦了。就说一些不值一提的小处好了!比如结构和词性的穿插。先说结构,一般而言,七律首尾两联结构都比较松,所谓松,具体说很费时间,但可以形容一下,就是我们可以轻易的读出来并理解到位,比如“东风无力百花残”,但中间两联就要紧一些,比如“画省香炉违伏枕”,比如“环佩空归夜月魂”。就是你无论是读或是想,都要仔细看或者深入思考一下才可以。最简单的办法是,在中间两联,尽量少用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多用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比如“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相比,义山结构就紧,乐天七字中有两字为虚词“才”、“能”,所以整体上这个实虚比例显得有些风险。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的律诗写得像词一样,最大原因就是中间两联太松太散,结构上少了变化,所以显示不出层次感来。比如打油一下更能销得那些醉,不复吟来许多春。十四个字,实词只有消,泪,吟,春四字,尽管对仗,但仍然不像是中间两联,反而像是尾联。实际上改得紧一些就好,比如更声销骨梅花醉,残雪吟霄燕子春。显然,这一句打油就紧了,看上去也更像中间两。

#秋兴八首#读书#七言律诗#押韵#平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