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心理社会因素的防护 什么叫护理职业防护

2020-09-30知识3

如何做好心理防护 1、不要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应把规划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2、对他人的期望不要太高,避免失望感;3、排解愤怒情绪,以免失态和后悔;4、作必要的妥协和让步。

心理社会因素的防护 什么叫护理职业防护

未来联合作战官兵心理防护特点之我见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摘要未来联合作战独具的特点无疑造成了参战官兵心理致伤因素的增多,为了心理防护工作的有效开展以确保战斗力经久不衰,联合作战心理防护特点的钻研是必经之途。关键词联合作战心理防护特点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以其空间、力量、行动、指挥、保障等方面的联合以及技术引领使其有着与以往作战极为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大大增强了参战官兵心理损伤的概率。心理素质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确保“能打仗、打胜仗”的实现,对官兵施以心理防护是必然之举。心理防护,即平战时对官兵心理施予积极、正向影响的各种举措。为了促成未来联合作战官兵心理防护工作更为有效地开展,只有认真研究联合作战心理防护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和运用它。1心理防护主客体的多元性军人作为社会个体,其心理状态必然要受到个人、家庭、单位、社会四个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为确保官兵心理状态保持良好,增强心理素质,做好联合作战应战的心理储备,由此,对官兵施予心理防护的主体即具备了多元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官兵个体。作为自己心理的主人,官兵对自己心理的任一微妙变化、状态、潜在问题等都了如指掌。。

心理社会因素的防护 什么叫护理职业防护

什么叫护理职业防护 是指2113在护理工作中针对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采5261取有效措施,以保护4102护士免受职业性有害1653因素的损伤,或将损伤降至最低程度。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如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等),其中在对传染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过程中,接触病人最频繁,有因职业暴露感染传染病的可能,为此,护士需要进行个人防护。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扩展资料: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重视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问题,切实按照本《指导原则》的规定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二、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承担艾滋病病人诊疗工作的机构,必须认真贯彻和组织医务人员、其他职工学习本《指导原则》,医务人员和其他职工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三、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

心理社会因素的防护 什么叫护理职业防护

如何预防和控制社会心理因素所引起的职业卫生问题 ①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②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③三级预防,对乙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落实三级预防的基本措施有:①实施劳动卫生监督,包括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以及事故性处理。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验收是其重要的内容;②降低有害因素浓(强)度。常见的卫生技术措施有从工艺上改进、防止有害因素逸散,推广运用低毒,无毒的材料或技术,配置个人防护用品、通风防尘等;③职业性健康筛检。已成为常规的措施有就业职业性体检,定期职业性体检和离退休职业性定检。

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都是什么 1.心理冲突在学习和生活中,人们经常面临的机会或选择不只一个。在作出选择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面临冲突的情境,即作出某一选择,同时又要丢掉另一个选择(或机会)。换。

以下哪项不属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的是A.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B.心理评估手段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与预防中的作用C。.

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主要有哪些 1 护理人2113员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52611.1 物理性危险因素1.1.1 锐器伤 护理人员在临4102床护理工作中,经1653常接触到各种锐器,如各种注射针头、手术刀片、针剂安瓿、碎玻璃等。有时在抢救危重患者过程中,为争分夺秒,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极易受到不同程度的锐器损伤。不规范的操作行为,也可导致针刺伤的发生率增高[1]。如加药过程粗心、徒手分离针头、操作后重新回套针帽、拔针时处理不当等,特别是掰安瓿可导致24%的锐器伤[2],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时刺伤率高达36%[3]。可见,护理人员面临着高危的职业损伤的危险。1.1.2 电器意外伤害 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经常进行抢救,如使用电击除颤或电动吸引器等,因仪器设备老化或操作不慎,可能出现漏电或短路现象,有潜在的触电或电灼伤的危险。1.1.3 电离辐射 护理人员经常协助患者做各种辅助检查,因此护理人员会因多次少量接触各种放射线而受到电离辐射的危害。机体的蓄积作用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致癌、致畸。对血液系统也会造成慢性损伤。1.2 化学性危害因素 医院是各种疾病集中的场所,为预防交叉感染,对医院环境的消毒,仪器设备的消毒保养,以及医疗垃圾的清理等,需要经常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化学消毒剂。

什么叫护理职业防护? 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针对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损伤,或将损伤降至最低程度。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如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等),其中在对传染性疾病病人的护理过程中,接触病人最频繁,有因职业暴露感染传染病的可能,为此,护士需要进行个人防护。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