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地球最后的夜晚错误营销 如何评价《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不是烂片呢?

2020-09-30知识6

《地球最后的夜晚》会影响你对以后看电影的兴趣吗? 这部电影是神作。或者就像《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一句台词:“这是一部拍给以后的人看的电影。我相信,这次营销错了对象的风波之后,还是会有很多真正的影迷会看懂并给这部电影真正的评价。现在毕赣承受的一切,几十年前的《银翼杀手》,二十几年前的王家卫,都曾经历过。关于电影,我的解读请看【造梦者毕赣和《地球最后的夜晚》-今日头条】https://m.toutiaocdn.com/group/6641931742234018311/?iid=56312816363&app=news_article×tamp=1546690028&group_id=6641931742234018311&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地球最后的夜晚错误营销 如何评价《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不是烂片呢?

《地球最后的夜晚》真的很失败吗? 《地球最后的夜晚》导演毕赣参加吐槽大会的时候曾经说过:“如果你看不懂就再去看一遍吧!很多艺术形式都不是普罗大众可以看懂的,毕导的《刺客聂隐娘》又有几个人能诚心诚意的表示赞不绝口呢?打个比方:我去到美发店说我想剪个辛芷蕾的发型,发型师也看了图片表示理解,然而事实上他剪出来的发型跟我给她看的图片八竿子打不着的样子,然后我还得付款,这就相当于为艺术买单了,因为发型师觉得他自己剪出来的发型惊为天人。同样的道理来评价这部电影。

地球最后的夜晚错误营销 如何评价《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不是烂片呢?

为什么有人说《地球最后的夜晚》会毁了电影营销? 《地球》的营销成功可能是2018中国电影最了不起的壮举,它同时完成了以下几大伟业—1.将现实中永远不可能有交集的两批观影人聚在了一起。一方是从《野餐》赶来的文艺死忠,一方是大众媒介荼毒的爱情心奴,作为这部电影理论上最正确受众的“文艺”情侣,他们的话语不会在浪潮中掀起半点波澜。2.第一次证明用烂片的策略包装文艺片这种宣传方法完全可行,两种片子同样不以内容见长(一个没法看,一个看不懂),但通过完全营造形式上的噱头(比如误导向的预告和海报宣传语)同样能够实现市场范围的成功,这是营销的胜利,不是艺术的胜利。3.最后难听一点说,它为中国的文艺片市场开创个一个无法复制但最终效果上会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典范—包给自恋文青吃的饺子,割广大群众韭菜做馅。这种结果不会为中国的文艺片审美做出任何实质上的帮助,只会让对立双方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激烈,误解进一步加深。当一部作品赚取了超出自身能力的实惠,它就理应付出大于负担的代价。对于那些被骗了钱还要被文青蹬鼻子上脸的观影同胞们,我只想说怼他大爷的千万别惯着。

地球最后的夜晚错误营销 如何评价《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不是烂片呢?

成也营销,败也营销,《地球最后的夜晚》是否应该走小众路线?你怎么看? 《地球最后的夜晚》是由荡麦影业出品,毕赣自编自导,汤唯、黄觉主演,张艾嘉特别出演的悬疑剧情电影。该片讲述了一个中年男人重回贵州故乡,开始一段寻找12年前恋人的梦幻之旅。此片上映后,就遭猫眼观众吐槽看不懂,差评如山倒。看片名,以为是文艺片,但宣传时却说这是一部悬疑电影的商业片。此片获得了第55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摄影、最佳音效、最佳原创配乐。此片自从决定3D长镜头这一拍摄方式后,导演就开始研究如何用技术实现。为了这个镜头,得提前准备一个月改造场景、布光,光是排练都分技术、演员排练、带灯光排练等。可以说诚意满满。毕赣的电影其本质不在于讲故事,而是表达一种梦幻的意境,而这种意境需要细嚼慢咽才能体会毕赣要表达的内容。此片没有达到预期,究其原因是宣传策略的失误,硬是将一部文艺片渲染成商业类型片的包装。

大家是怎么看待《地球最后的夜晚》的营销方式的? 仅就营销方案来说,这是一波极接地气的神营销。很多人感觉被骗,是因为电影不符合他们的预期,也就是营销的受众与电影本身的受众不是同一个群体。但是,文艺片就不该这样营销么?做文艺片的人就活该被穷死饿死么?说到底,电影是好电影,营销也是好营销,只是一部分观众只爱营销的浪漫而不肯去认真理解一部电影罢了。

如何评价《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不是烂片呢? 为什么会把《地球最后的夜晚》与烂片这两个字扯上关系?归根结底是因为他错误的营销方式!在国内,文艺片的受众如此之小,在观众都在追求爆米花电影的时代,毕赣为《地球最后的夜晚》披上了商业片的外套,却安装上了文艺片的内核,把一盏香薰蜡烛包装成了一瓶香水。当观众满怀期待地带着一吻跨年的心情走进电影院时,看到的却不是什么悬疑浪漫爱情故事,只有影片中支离破碎的记忆、脱节的剧情、沉闷的色调以及很多人完全看不懂的故事情节,估计一部电影看完,那跨年的一吻是怎么也下不去嘴了!但是很多人因为一个方向错误的营销手段就去断定《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一部烂片。这种说法,并不使人信服,评判一部电影烂不烂,还是应该从他的影片内容出发。抛开他的广告宣发,营销策略,回归到影片本身,导演毕赣想给我们讲述的东西有很多,友情、爱情、亲情、欲望。《地球最后的夜晚》不是一部演员的电影,也不是一部观众的电影,完完全全是导演毕赣为自己而拍的电影,所以你能从电影中体会到的所有东西都来自于毕赣本身。有的时候,看一部电影,其实不必去深究它有没有带给我们多少正能量,甚至影片中的每一个镜头都必须富有多少意义,尤其是你看的是一部文艺电影。《地球最后的。

《地球最后的夜晚》你看懂了吗? 《地球最后的夜晚》我看了两遍,对比过去该导演的癖好,我发现,这个人是绝对是个个人主义至上者。影片运用了倒叙,前半段是现实,导致的结果;后半段是梦境,3D中,迷幻风格,镜头之间并无逻辑关联,只是在推进演绎一个人的内心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些事只是自己的执念太深有些结果只是因为这是结果

你认为《地球最后的夜晚》的营销方式有错吗? 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之前,从来没有一部艺术片能够创下1.5亿的预售票房。更鲜有一位导演在影片首日票房破2亿的成绩下。作为一个不到30岁、非专业出身,仅拍摄过两部长片的新人导演,毕赣被大家称之为天才,可他否认说:自己不是天才,只是努力更加的多而已。2018年的最后一天,这部电影的观影期待和观影体验的错位终于集中爆发。猫眼开分仅3.7,淘票票开分5.3,即使在文艺气质明显的豆瓣上,该片的评分也由上午的7.8分跌至晚上的6.7分。上映第二天,《地球》的排片也已经从首日的34.1%变成了13.2%,单日票房仅千万元,而且还在跌的状态中。有网友说“预售票房证明了营销创意的重要性,口碑断崖下跌则证明了营销错位的致命性。不管怎样,这部电影的票房还是不错的,只是希望他们以后的营销策略改一改,说不定会更好

你认为《地球最后的夜晚》的营销方式有错吗? 营销方案和实际脱节,现在的消费者没有那么好忽悠了

#地球质量#毕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