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颜鲁公和欧阳询的书法有什么异同点? 指颜鲁公的书法

2020-09-30知识7

苏东坡推颜鲁公书法为第一,但举世公认王羲之为书圣,你怎么看? 这,苏东坡如果这样说,有些偏颇。若论楷书,颜鲁公第一,绝对不错,古朴厚重。若论行书,王佑军第一,八面出锋。若论草书,怀素第一,矫若游龙。

颜鲁公和欧阳询的书法有什么异同点? 指颜鲁公的书法

颜鲁公的书法展示了他怎样的人格? 颜真卿是我最喜爱的古代书法家之一。但我最喜欢他的楷书代表作《多宝塔》和行书代表作《争座位帖》。楷书被人们称为颜筋柳骨,行书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二行书》。他的楷书粗壮而不笨拙,刚毅而不呆板,浑然一体,大气磅礴。行书疏朗俊秀,笔走龙蛇,自成一家。曾入朝为官刚直不阿,直言不讳,笃实纯厚,从不畏惧权贵,屈意媚上。即使官职被贬。也坚贞不渝,不屈不挠。他的字如其人,在书法上也矢志不移,登峰造极。颜体的浑厚端庄,犹如他的品行高尚,忠厚善良。行书的流畅丽美。映照了他为人的从善如流,和对书法艺术的完美追求。学书先学颜,他的字神韵十足。他的人品和书品。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颜鲁公和欧阳询的书法有什么异同点? 指颜鲁公的书法

颜鲁公和欧阳询的书法有什么异同点? 两个人都是唐代大书法家,但风格各异,我们可从以下七个方面作简单比较分析:从出身上看:欧阳询(557-641),字信本,又名欧阳率更、大欧,出身豪族。一生经历南朝、隋朝、唐朝三个朝代,65岁时作为降臣入唐,因其文采、书法超群,入唐后被召为五品给事中,享年85岁;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玄宗开元年间举进士及第,任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后被奸臣杨国忠排挤出京城,到了河北平原郡做太守,因平安史之乱有功又被调入京城,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并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784年),李希烈在蔡州叛乱,宰相卢杞衔借刀杀人,荐颜真卿前去劝喻,遂遭杀害,终年77岁。从书法成就上看:欧阳询书法是在继承二王及北魏、北齐书法精髓的基础上,融会古隶用笔后推陈出新,终自成一家。传世作品如《九成宫醴泉铭》、《皇甫君碑》、《化度寺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等。唐代书学理论家张怀瓘《书断》中尊欧阳询为“妙品九十八人”之一,并居唐人之首;虞世南评说他“不择纸笔,皆得如意”;宋《宣和书谱》论欧楷“为翰墨之冠,而至于行书,又复变态百出,当是正书之亚”;又有后人评其为“楷法第一”、“万世法程”等等,可见欧楷名至实归。虽然。

颜鲁公和欧阳询的书法有什么异同点? 指颜鲁公的书法

颜鲁公和欧阳询的书法有什么异同点? 谢邀。问到欧颜书法的异同点,我首谈谈不同点。首先是笔法用意不同,欧的笔法用意内恹(即运笔姿态中的以逸得劳,或曰顺锋运笔)故而点画形态细腻。而颜的笔法用意外拓(即运笔姿态中的劳师远征,或日逆锋运笔)故而点画形态粗犷。其次,二者的结体‘明显不同,欧字结体以八分为格式,故结体紧密,导致章法上留白较多。而颜字结体以大篆为格式,故结字宽绰,章法上留白较少。其三,整体观感上,欧书不但秀美,而且险峻。特别应该说明的是险峻是一种意象,其来源就是运笔的以逸待劳(此处借用军事术语,以说明据险以待,否则无法理解欧书的险峻)。而颜书的整体观感是粗放威武(这威武也是借用军事术语)。第四个不同当然是二者所处的时代不同,师承不同。审美观念不同,故而二者的书作面貌也带存不同师承不同审美的特点。欧先学王右军,再学汉隶魏碑,故有右军遗风,点画上方圆兼备具汉魏之魂。而颜则师承二王,褚遂良,张旭以及颜本家书法之外,又受中唐审美影响,形成既雄强又丰满的风貌。至于欧颜的共同点也很鲜明,即二人均为书坛巨匠,其书法作品均为书法领域的颠峯之作,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中伟大的里程碑,全都具有无可估量的艺术价值,都是中外学习继承中国书法艺术的不朽楷模。

非常感谢邀请。颜鲁公和欧阳询的书法有什么异同点?作为同是唐楷的大书家,相同点还是有很多的。其一是法度森严。颜体和欧体楷书,笔笔都是严丝合缝,精准至极。“一点成一字之规”,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结构合于“黄金分割率”,让后世学书者,以膜拜、顶礼之心临摹、学习,更无法超越。颜楷初看,似乎是不那么严谨,殊不知,外表的粗犷掩盖了内里的细腻,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其二是同具隶意。欧体楷书,对于具有隶书笔意,大多数人都比较认可。但颜楷,可能有些人不一定认同。其实,颜字取法“篆隶”,非常明显,但不显眼,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错觉。其三是气象庄严。颜楷与欧楷,端庄典雅,如临高山,似见庙宇,令人肃然起敬。其四是行书传世。虽然,颜的行书被评为“天下第二行书”,榜上有名。但欧的行书却别具一格,流传稀少,却弥足珍贵。至于有哪些不同之处,其一是笔法有异。颜书圆浑雄厚,是存中锋用笔。欧书劲健爽利,为中侧锋并用。其二是结构差异。颜字外拓,欧字内厌。颜包容天下,欧辐射八方。总之,在中国书法的历史上,各领风骚,独占鳌头。

苏东坡推颜鲁公书法为第一,但举世公认王羲之为书圣,你怎么看? 苏东坡在《东坡题跋》中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在《论书》中又说“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可见苏东坡独具慧眼,对颜鲁公厚爱有加,推崇备至。苏东坡认为“书如其人”,颜鲁公正是如此。颜鲁公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不阿于权贵,不屈意媚上,刚正有气节,以义烈闻名于时,最终以死明志。其书法端庄雄伟,气势浑厚。其人其书,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颜鲁公书学诸遂良,又向张旭、怀素学习和探讨笔法…,直溯书圣王羲之。同源分流,并驾齐驱,成就辉煌。我认为颜鲁公不仅善于“学”,更为可贵的是善于“变”。他从“流美”中变出了“雄强”,变出了新意。开宗立派,开创了一代新书风,超今迈古,所以为人们所称道。苏东坡盛赞颜鲁公,理所当然、名副其实。

颜鲁公的书法展示了他怎样的人格? 颜筋柳骨,这都是有骨架支撑,并且刚毅无比的形容。子所以用颜筋这个筋的概念挺复杂,在字比划里的韧性,刚性,就是颜真卿性格的体现,颜柳字形的差别在于,颜的字形筋瘦一些,边缘更紧,有弯度和张力。相比之柳公权,柳公权的字往往写出厚重如木板的感觉。

颜鲁公的书法展示了他怎样的人格? 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现山东临沂)人,唐开元进士,历官殿中侍御史、平原太守、御士大夫、刑部尚书、太子太师等,封鲁国公,故世人称其为颜鲁公。颜真卿的书法是我国书法史上继二王之后,又一座巍峨的高峰,是盛唐书坛上的一面旗帜。颜真卿善楷、行草,上承王义之之传统,兼融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之书法特征,后从张旭得笔法,特别是吸取南北朝书法之新风,创前人之所无。他的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后世评其字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他留下的楷书碑帖主要有《多宝塔》、《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等。其中《颜勤礼碑》为他六十岁时书,用笔方圆兼使,在方笔中又以圆带方,圆中又有篆意。笔画横细竖粗,变化强烈,主次对比分明。左右两侧的竖画粗壮向外弓出,呈环抱形。整篇作品用笔雄迈伟劲,顿挫有节,充满刚正节烈之气,结字端庄雄健,遒悛紧结,亦有大节不奇之气概。颜真卿传世的行草书主要是《鲁公三稿》,即《祭侄文稿》、《告伯父稿》、《争座位稿》。《鲁公三稿》用笔圆润遒劲,雄横苍拙,毫无甜俗之气,是历史上唯一可与《兰亭序》相比的佳作,其中《祭侄文稿》被元代大书家鲜于枢称为王羲之。

苏东坡推颜鲁公书法为第一,但举世公认王羲之为书圣,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我的看法,要从行草书发展历史和艺术风格发展这两个方面来看待。历史的看:王羲之家族,颜真卿家族,正好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显赫的两大家族。一、王羲之家族及其在书史的地位王羲之的意义,在于他在书史上所起的承古开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我们知道,王羲之创立新体(即今草)之前,行草书主体,是章草。我们今天看到的刻帖章草,程式感很强,笔笔另起,字字独立,不相连属,仍然是隶书的余绪。如传吴皇象《急就章》、晋索靖《月仪帖》等。到王羲之创立新体,唐蔡希综《法书论》说“晋世右军,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删繁就简,创立制度,谓之革新”;南齐王僧虔《论书》说:不是王羲之的伟大变革,人们“至今犹法钟王”,即只能承袭章草这种字体。但王羲之的书名,在其时并不显赫。当时的主流论者,甚至认为他的字为“野鹜”(谢安语)。在同一时期,王氏家族书家林立,至今仍然知名的,除王羲之、王献子父子在历史上负有盛名外,王氏家族中前后另有王廙、王导、王恬、王洽、王珉、王荟、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王允之、王珣、王绥、王慈、王荟、王涣之,王志等善书法,并有书迹留世。从《万岁通天帖》中王荟《疖肿帖》、王徽之《新月帖》、王珣《伯远帖》、王慈。

#王羲之书法#行书#文化#艺术#书法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