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传习录心即理 王阳明《传习录》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

2020-09-30知识13

王阳明《传习录》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 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 宰性。他说:“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 性。人心能够知晓行为的。

传习录心即理 王阳明《传习录》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

怎么理解《传习录》中「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首先,关于这四句话,可以去看网易公开课,浙大董平讲王阳明的公开课,我觉得他的解释是通俗易懂而且没有…

传习录心即理 王阳明《传习录》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

《传习录》“你未看此花时……”,这段话是怎么理解的? 首先王阳明是一个神人,一个开悟的人,所以说的话不容易理解,只能意会。如果传习录很通俗易懂,那天下就都是圣人了,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是通过学习来增进自己的思考能力。“此花的故事在这里不再重复叙述,只做一点解释。从此花未开同归于寂,到看见,再到花在心之内,这个是心学的经典案例。心既是理,心外无理,这种说法好像不合实际,因为物质就是物质,为什么会在心内,这其实也是唯心主义的一种。但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平常无事,或者夜晚睡觉,没有醒也没有梦,这就是寂然无物的状态,既没有意识到自我,也没有意识到别人,更不会意识到物质的世界。白天我们醒来,好像什么都看见了,知道各种物体,形状,颜色,心就像镜子一样,把外面所有一切,形象,都照映在镜子上,一一呈现在心镜上,如果感知能力强,其实所有事物真有点像在心内一样,因为我们有个觉知,就像个旁观者一样觉察着自我和世界的变化。这些统统可以通称为相,比如像阳明说的花,那么由此得到一个“花”的印象或概念,也可叫做道理,这就是心既是理。那么我们看到这一个过程:寂然无物—遇相—悟理,这个心理的变化。再进一步讲:心越静越是寂然,观察到的相的变化就越多,明白的道理也就更多。

传习录心即理 王阳明《传习录》与其他有什么不同呢?

《传习录》一书主要反映了哪位大哲学家的思。 《传习录》是王守仁(即王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传习”一词源 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 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

#宋明理学#心学#王阳明#哲学家#读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