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上焦,中焦,下焦,是什么意思? 三焦辨证中 温病极期阶段一般指的是

2020-09-30知识9

三焦辨证的方法是什么? 自清代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以上、中、下三焦论述温病的证治以来,三焦辨证就成为温病辨证的方法之一。这是依据《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在《伤寒论》及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上,结合温病传变规律的特点而总结出来的,着重阐述了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特点及其传变规律。一、三焦辨证的概念三焦辨证是在阐述上、中、下三焦所属脏腑病理变化及其证候的基础上,说明了温病初、中、末三个不同阶段。就其证候来看,上焦包括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络的证候;中焦包括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的证候;下焦包括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证候。(一)上焦病证温病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鼻通于肺,属手太阴,所以温病开始的时候,即出现肺卫受邪的症状。温邪犯肺以后,它的传变有两种趋向:一为顺传,指病邪由上焦传入中焦,而出现足阳明胃经的证候;另一种为逆传,即从肺卫而传入手厥阴心包,出现邪陷心包的证候。临床表现: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脉浮数或两寸独大;邪入心包,则舌蹇肢厥,神昏谵语。证候分析:邪犯上焦,肺合皮毛而主表,故恶风寒。肺主化气,肺病不能化气,气郁则身热。咳为肺气郁。。

明清温病四大家是那些? 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清代对温病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医家是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后人称之为温病四大家。清代温病学家很多,在温病学派形成过程中,影响较大的有叶桂、吴瑭、王士雄、薛生白。一、叶桂,字天士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431353932,著有《温热论》,他的主要贡献是为温病学派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辨证基础。他首先提出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观点,概括了温病的发病途经与转变,成为外感温病的纲领。他根据温病的发展过程,将其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在诊断上创造性地发展了察舌、验齿、辨别斑疹的方法。二、吴瑭,字鞠通,著有《温病条辨》。他以三焦为纲,病名为目,论述温病的证治,并根据叶天士经验,提出了清络、清营、育阴等各种治法,使温病学更趋于系统和完整。三、王士雄,字孟英,著有《温病经纬》。他以《内经》《伤寒论》等有关温病的条文为经,以叶天士、薛生白诸家之说为纬。除引证历代医家见解,阐明温病的病源、症状、诊断及治疗的原则外,他还结合临证经验,将温病分为新感和伏邪两大类,进行辨证施治,对温病学说作了发挥和总结。四、薛生白,字雪,著有《温热条辨》。他。

中医上的三焦有三种说法,那最常用的是什么? 三焦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上焦为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中焦为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下焦为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大小肠、女子胞等

#辨证论治#三焦#养生#中医#温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