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元四家推动了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名字有何讲究?

2020-07-19知识7

我国古代的四位著名的书法家。 1、王羲之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2、钟繇钟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以功累迁前军师。魏国建立,任大理,又升为相国。曹魏建立后,历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职,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时期,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太和四年(230年),钟繇去世,谥号“成”。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庭庙。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明代“吴门四家”指? 吴门四家 明四家(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们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但除沈周、文征明有师承关系外,唐寅、仇英各有内格。因此“吴门四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四位不同风格的大家,两并非一个画派之称。吴门四家 自元朝以后,江南苏州一带,成为文人荟萃之地。许多著名画家云集苏州,史料记载,当时苏州有150余人,占明代画家总数的五分之一。他们形成一个强大的画派。苏州史称“吴门”,作为有共同地区特征的画家群形成了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同他的学生文征明、唐寅,再加上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明代中叶以后(成化到嘉靖前后),院画势力日徽,浙派\"也渐趋末流,代之而起的,是活跃于苏州地区\"吴门派。当功的苏州,经济繁荣,各种工商行业发展,直接推动了文化艺术事业的兴旺发达。因此,这一地区,成为当地和四方文人聚会的最好场所。吴门画派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关门派\"以沈周为领袖,文征明继起,一时追随。为什么说中国书法,一坏于颜真卿,二坏于宋四家? 中国书法坏于颜真卿和宋四家?这句话说得过于偏颇,忽视了艺术发展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一个道理和规律,只有如此,书法才能不断创新和发展。任何艺术如果固步自封,必将走向灭亡。清代书法家梁巘(yan)在总结前朝书法形态时,有这样一句话: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就是说,魏晋南北朝的书法家,追求韵致和神采,以展现洒脱飘逸的书风为主要目的,王羲之、王献之就是这种书风的代表。唐朝书法重视法度,用笔规范,书法家追求中锋用笔,创造出了结构森严,风格雄浑大气的唐楷,书法成就以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人为代表,它跟唐朝整个国家意识形态是一致的。宋朝书法家另开新路,追求书法中的意趣和书卷气,呈献出一种天真烂漫、率性而不拘泥法度的书风,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是代表。元明时期,书法经过发展,掀起了复古风气,以摹仿前人为主,在创作中,人们认为字的形态结体应当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但笔法不该变,刻意追求字体的体态。至于为什么说书法坏于颜真卿和宋四家?恰恰是因为颜真卿和宋四家敢于创新,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和书体,推进了书法向前发展,在保守派眼里,他们破坏了前人建立起来的书法规范和权威。颜真卿。

#颜真卿#书法#艺术#克莱因#宋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