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如何理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020-09-28知识21

怎么理解苏轼《赤壁赋》中“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句话? 前赤壁赋中,有句话说:“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物的无尽例如水与月的无尽,而人的无尽却…

如何理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如何理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那么客观事物与我们人类都是无穷无尽,永远长存的。【出处】宋苏轼《赤壁赋》【原文】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译文】我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如果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是一分一毫也不应该索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如何理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中”的“自”,“其”,“而”,“之”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自:从;其:指示代词,可译作它;而:连词,表示来;之:代指客观世界,也可不翻译。苏轼《前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翻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如何理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如何理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人教版高中接来自于庄子的哲学思想,不了解《语文》第四册选庄子哲学这个文化背景,亦难领会 入了苏轼的《赤苏轼此处言论的内捅。壁赋》一文。在庄子哲学的核心是“道丝论。庄 课堂教学中,“苏子认为,“道”生天地万物,“道”使万 子答客”一段的物生灭流变、无穷无尽。天地万物 议论(“客亦知夫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也无论怎 水与月乎?逝者样的变化,都是这个“道”的运行结 如斯,而未尝往果,也都是这个“道”的具体表现。也;盈虚者如彼,因此,宇宙间的一切存在之物—而卒莫消长也。天地日月、山河草木、花鸟虫鱼,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尽管存在的物 观之,则天地曾象千差万别、大小不一、名称各异,不能以一瞬;自存在的时间有长有短,但从“道”的 其不变者而观角度看,它们的存在是没有任何差 之,则物与我皆别的:它们皆是顺“道”而生,顺“道”无尽也,而又何而灭。生,是归于“道”的运行;灭,羡乎?是难点,同样是归于“道”的运行。这叫“万 尤其是“自其不物皆出于机,皆人于机”(((庄子·至 变者而观之,则乐》)。

如何理解《赤壁赋》中“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句话? 原文如此:“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的朋友列举曹操的事例,意在说明,即便是曹操之类的枭雄,也随着历史岁月烟消云散了,更何况是我们呢?浮游一般,朝生暮死,不也太无奈了吗?苏轼开导他的朋友,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会大有不同。从科学上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一点我们暂且不说,因为苏轼这句话是从哲学或者说处事方面来说的。苏轼最后给出的答案是“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不变,其实是苏轼的心没有变。苏轼此时是在官场上并未得志,抑郁之情是难免的,但经过山水的洗礼,苏轼的处世哲学已经向老庄靠拢了,即“以不变应万变”,随你世殊时异,我自由我,外物的变化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我认为,不变的,是苏轼的心,是他的处事态度。我自不变,奈何山川相移。

如何理解“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自其变2113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5261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4102,则物与我皆无尽1653也。解释:一瞬:一眨眼间。物与我:万物与人类。无尽:没有完。这几句大意是:从事物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没有一眨眼的工夫不在变化;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那么客观事物与我们人类都是无穷无尽,永远长存的。苏轼关于宇宙万物“变”与“不变”的议论,含有辩证的合理因素,也带有虚幻的色彩。作者在极端失意的境遇下,能借助于老庄哲学排解苦闷,处以达观,看到人生“无尽”的一面,不以得失为怀,随缘自适,这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出自:宋朝·北宋 苏轼《前赤壁赋》。

翻译下列句子。(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中的自, 其,而,之的意思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2113: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5261来。自:从;4102其:指示代词,可译作它;而:连词,1653表示来;之:代指客观世界,也可不翻译。出处:苏轼《前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翻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前赤壁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意思

翻译: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翻译:2113可见,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5261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4102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1653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哲理: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用不着羡慕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出处:《前赤壁赋》,宋代苏轼所著。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扩展资料:《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

#苏轼#赤壁赋#文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