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是柳永的《雨霖铃》,也只有柳永能将离别的伤情写如此凄婉缠绵。虽说天无不散的宴席,但有情人之间的分别从来都有咀嚼不尽的惆怅,割舍不断的缠绵。多情的人类总是在不停的经历生死别离,无数次的悲欢离合沉淀了多少沧桑的眼泪,感动多少离人之心!
在众多的别离情怀中,只有真正经历沧桑的人才能勃发出摄人心魄的情感,也只有真正才华横溢的诗人才能把内心的情怀幻化成绚丽多姿的辞章,感天动地,沉醉天下人心。
经历过沧桑巨变,从人生峰巅上跌落到人间炼狱的李煜李后主唱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哀伤。一个皇帝,上不能保国安民,下不能维护妻妾,人身自由和尊严也不朝不保夕之际,才会有如此刻骨铭心的悲哀呀,一般文人的闲愁又岂能与之同日而语!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所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的伤情不过是若即若离的伤感而已。远去的情人也许并不知道有人在眷恋,胆怯的情人也许还没有来得及大胆的表白,飘然而去的身影带走了相思,也带走了灵魂,只能借着辞章倾诉满腔衷肠。“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算是把无穷无尽的思念写到极致了,但说到底也不过是文人的闲愁。辞采华美而已。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若说状写多愁善感,李清照更胜一筹。一连串的叠音词和一连串的阴郁意象经过她这么一组合就成了触目可感的形象,那些潜藏内心不可捉摸的情丝全都跃然纸上,荡漾笔端。精致至极的描绘,耳目一新的意象,过目难忘,印象深刻,美则美矣,却不能动人心魄。
没有阅历的沧桑,没有真诚的感伤,没有历经苦难的磨砺的情感体验总是飘逸有余而沉淀不足,华美的辞藻也掩饰不了内在平淡。比较而言,经历苦难的李商隐却要深邃的多了。“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一句“蜡烛成灰泪始干”写尽了满腹的酸辛,吟之泪流。
人间别离多伤感,唯有真情催泪痕。锦词丽句非本色,动人心魄是灵魂。从这一意义上看被王士祯誉为“千古送别诗之祖”的《诗经 邶风 燕燕》恰是可堪其誉的典范。
《燕燕》没有后世诗词的辞采精致之美,铺采摛文也极为简洁。全诗四个章节,前三节内容基本一致,都是在反复咏叹送别之艰难。“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之子于归,远于将之”、“之子于归,远送于南”一连三句话看似是在重复,实际上是在不断地抒发恋恋不舍的深情。送了一程又一程,越送越远,越远越不舍得分手,以至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这几句也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层进一层的传递伤心欲绝的悲怆。
此情此景此境,诗歌留给读者的是空阔无尽的联想空间,渺远无穷的揣摩体味情境,如此复杂缠绵的情感,全都聚集在一程又一程的护送,一遍又一遍的眼泪这些形态上。反复咏唱,直抒胸臆,情真意切。方玉润“语意沉痛,令人不忍卒读”之论恰如其分。《燕燕》也不是简单的重复实写,起句的“燕燕于飞”的比兴营造出了浓浓的情感氛围,隐含着咀嚼不尽的韵味空间。
诗歌辞采与细腻精致固然不及后世诗词,但开创性的运用“燕燕于飞”比兴造境却有不可磨灭的启迪之功。此后江掩《别赋》、唐宋的诸多送别诗词,莫不有所发轫。最是人间离别情,动人心魄在情真,上下颉颃双飞燕,千古佳篇醉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