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文肃府初拓淳化阁帖怎么样 肃府本”区别于传世其他《阁帖》翻刻本的版本特征在于:每卷末除照摹宋本“淳化”年款外,另添刻“万历四十三年乙卯秋八月九日草莽臣温如玉、张应召奉肃藩令旨重摹上石”隶书年款三行,卷五末加刻“肃府底本”固有的元至正十年(1350)张瑁等人观款,卷五、六、七后面还附刻肃恭王题跋。卷十结尾另刻温如玉、张鹤鸣、赵焕、张键、汤启烨、柴以观、周懋相、盛以弘、徐元采、黄和、肃世子等廿九人题跋。很好啦!
哪位大哥知道《淳化阁帖》的全部页面或者网页,谢谢了。 我有肃府本和懋勤殿本的全套扫描图
请教朋友们,《大观帖》和《淳化阁帖》哪个版本比较好? 《大观帖》是中国北宋官刻丛帖。刻帖工作由深懂书法的老司机徽宗赵佶亲自倡议,由龙大渊主持,由当朝著名书法家、宋四家“苏黄米蔡”之一的蔡京奉旨书写帖内的款识标题。因刻于徽宗大观三年,故称为《大观帖》。该帖集中了北宋时期所存有的最好的帖学资源。由于选帖精湛,刻工精良,历来被称为学习晋唐行草书的最佳宝库,是”古代刻帖第一精品。背景宋代开始有了真正的刻帖。现存最早的刻帖,是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皇帝赵匡义命翰林侍书王著摹刻的《淳化阁帖》(简称《阁帖》)。该帖共十卷,收入法书400余件,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但是,由于尚在初创阶段,《阁帖》的摹刻技艺还不够十分精良,颇有失真之处。在编辑方面也存在着不少学术性错误。前人多将这些错误归咎于王著,但据启功先生考证,南唐后主李煜曾用“响拓”法集摹历代法书,成“仿书”十卷。此即《阁帖》底本,王著照本上石。如果此情属实,则王着实不能负其错误之责,但王著学问欠佳、对帖研究不够也是事实。更令人遗憾的是,《阁帖》刻在枣木板上,不能耐久。历经百年,至宋徽宗时已皴裂,不能再拓(一说是遭火焚毁)。因此,宋徽宗遂有修订重刊《阁帖》的想法。刻帖宋大观初年,徽宗赵佶因太宗时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