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9月27日电 为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号召,降低房颤患者年均卒中率,从而降低房颤患者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今日,世界心脏日即将到来之际,由中国领先的慢病管理平台医联和基于可穿戴设备和大数据的持续健康管理服务商观心联合主办的“预防卒中 早筛查早治疗——中国房颤医联体筛查项目启动会”(以下简称“房颤医联体筛查项目”)于四川成都正式启动。
成都是房颤医联体筛查项目的启动地,也是第一站。活动现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科廖晓阳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崔凯军教授以及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王磊共同在西航港社区医院开展房颤筛查义诊。
医联副总裁刘春梅表示:“房颤医联体筛查项目将通过联合主办房颤疾病科普教育、联合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开展全国义诊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搭建房颤医联体筛查平台,提升公众对房颤的认知水平,提升我国房颤领域的整体诊治及患者管理水平。接下来该项目将在全国展开免费筛查活动,用最直接、最可及的方式保障大众健康。”
预防卒中,加强房颤规范诊疗迫在眉睫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不断增加,75-84岁患病率达12%,目前中国约有超过1000万房颤患者。
房颤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快速和不规律的心房跳动会使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并随着血液流至全身各处,若血栓堵塞脑血管就会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即中风,是房颤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根据美国Framingham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愈来愈高,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6倍,瓣膜病房颤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7.6倍。根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测算,房颤导致脑卒中的治疗成本每年高达49亿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崔凯军教授表示:“房颤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心血管病患者住院和死亡的常见原因。但是,与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相对的却是大众乃至专业人士对房颤的低知晓率,有超过一半的患者从来没有听说过房颤,更不知该疾病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从而造成房颤的规范治疗率也较低。对房颤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全程规范管理,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
医联 观心,开启房颤早筛早治新模式
房颤发作时,患者通常会表现出心跳加快、乏力、眩晕、胸闷气短、胸部不适感等症状。但也有近三分之一的房颤发作是没有症状的,使得房颤极具隐匿性,对于阵发性房颤尤其如此。不少房颤患者是在医院常规体检,或因其他心脏疾病做心电图时偶然发现的。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房颤的管理提出了新挑战。首先,疫情降低了人们去医院的频率,对于房颤的早筛早诊早治是不利的;其次,严格的防控和单调的日常生活,使得人们更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能引起房颤发作。
在这种大前提下,大众如何能够进行自我心电监测,若发现心电异常,并能足不出户进行专家咨询和疾病管理,变得尤为难得。此时,可穿戴智能心电设备和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此次医联和观心达成合作,双方将凭借完善的线上全流程医疗服务优势,以及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上的技术优势,为用户提供规范、有效的房颤疾病管理全链条服务。据悉,目前双方已完成产品的对接,即可直接通过观心APP对接医联,完成医生咨询、疾病管理和药品处方;后期,合作会继续升级,进行产研对接,到时用户的心电图可直接展示在医联APP。心电智能设备与医联APP“无缝”对接后,意味着医联APP上的医生可实时查看管理患者的心电图,并根据实时监测数据给予及时的提醒干预和疾病管理建议。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科廖晓阳教授表示:“疫情期间,以医联为代表的专科慢病管理平台为正常的医疗服务,特别是慢病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此次医联和观心的合作,将房颤线上管理的步骤前移,意义重大。也期待这种新模式可以扩展到其他慢病病种,惠及更多慢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