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党旗飘扬在希望的田野上——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强化党建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2020-09-27新闻16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地处半干旱石质山区,是传统的农业旗,人多地少,山多川少。1951年,被国家内政部认定为国家革命老根据地县;1986年,被划定为自治区级贫困旗;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旗;2013年末,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019年4月18日,自治区政府正式宣布喀喇沁脱贫摘帽。

截至目前,喀喇沁旗有未脱贫148户309人,已脱贫户中有83户232人存在返贫风险,一般农户中有348户795人属低收入“边缘户”存在致贫风险。

喀喇沁旗从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越是到了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最后冲刺阶段,越要把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党建对脱贫攻坚的引领和保障作用;越要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拼搏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压紧压实主体责任,让脱贫攻坚有坚强政治保障

该旗坚持把压紧压实基层党组织责任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实行旗委政府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双挂帅”,建立旗级领导联系点制度,旗委书记任第一总指挥,旗长任总指挥,旗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总指挥,有关旗委常委和副旗长担任副总指挥,负责全旗脱贫攻坚的统筹调度工作。每位旗委常委联系1—2个旗直部门党组织和一个乡镇街道党(工)委,全面督促指导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

党旗飘扬在希望的田野上——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强化党建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喀喇沁旗委书记高希华主持召开全旗脱贫攻坚工作会议

把脱贫攻坚工作列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重要日程及述职评议考核重要指标,评议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工作实绩和评先选优、提拔使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同时,考虑到脱贫攻坚需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社会事业、基层组织建设等作为综合支撑,确定了由53个相关部门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压实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职责,使扶贫工作的领导力量得到充实强化。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并设立了综合统筹协调、农牧业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17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分管旗级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分行业分战线推动脱贫攻坚领域内各项工作。各乡镇街道参照旗里的做法,也都根据本地区实际成立了相应领导组织,通过这样的组织架构,全旗从上到下形成了建强有力的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组织体系。

建强基层党组织,让脱贫攻坚有坚强堡垒

秋日转凉,锦山镇瓦房地村的田广早饭过后到大棚里查看番茄长势。

“过去是自己顺垄沟捡豆包,赚了赔了凭运气。现在跟着党支部走,致富路是越走越宽!”田广笑着说。2018年,瓦房地村新一届党支部成立,在支部书记周保利的带领下,瓦房地村确定了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硬果番茄产业园区,并成立了两家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短短两年间,田广一家顺利脱贫。

党旗飘扬在希望的田野上——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强化党建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喀喇沁旗锦山镇瓦房地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周保利告诉记者,发展设施农业大棚的350亩土地,前5年的土地租金是每亩地400元,后15年租金是每亩地500元。租赁贫困户土地37亩,仅此一项,每年可增收1.4万元。带动29户贫困户在大棚里打工,每人月工资3000元左右,年增加劳务收入2万元。通过产业带动和政策扶持,该村23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正是由于党组织坚强有力,作风民主务实,赢得了广大群众广泛支持,一项项扶贫工作得以强有力推进。

眼下,正是硬果番茄收货的好时节。在王爷府镇柳条沟村的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党支部书记沈国华正在和前来收购番茄的客商争论着收购价格。

党旗飘扬在希望的田野上——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强化党建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喀喇沁旗王爷府镇党员帮助贫困户卖硬果番茄

三年前,柳条沟村还是冷棚硬果番茄产业的空白村。“背靠中国番茄之乡这个金字招牌,村里却是一个大棚都没有,看着人家把设施农业搞得风生水起,我心里不好受。”说起村里的设施农业发展之路沈国华面色凝重。

2018年,沈国华和村班子成员带头建了20座冷棚,本意就是让百姓快点搭上硬果番茄种植这辆致富列车。柳条沟村属于山区村,虽然也有建冷棚的资源和条件,但是百姓思想比较守旧,没有人带头,不论怎么动员,就是不敢干,所以才会有村干部带头建冷棚的行动。“先建起来,趟出一条路。别看今年是一小片,明年就会是一大片,肯定会有更多的乡亲凭借这个产业致富。”对今后的发展沈国华信心十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喀喇沁旗结合村“两委”换届,努力把政治过硬、作风过硬、发展能力过硬的优秀党员推选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换届后,全旗88个贫困村88名村党组织书记走马上任,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受惠”的发展机制,凝聚了发展合力。

发挥融合党建作用,让贫困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初秋的南台子乡川心店村,桔梗、黄芪、苍术等中药材长势喜人,村民都盼着今年有个好收成。为加快产业发展,该村以南台子乡积极推动融合党建发展为契机,与牛家营子中药材市场、北京西城区兴华社区等9个单位组建了中药材产业联合体。通过调研,该村土壤条件符合种植桔梗、黄芪、苍术等中草药种植需求,经前期试点引种500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经过推动,今年该村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北京西城区兴华社区还组织辖区企业定点销售南台子乡种植和野生各类中药材,打通了连接中药材产地和终端消费市场的路径,实现了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产业扶贫的新生力量。

“之前可不是这样!”老支书刘福说。为了让乡亲们多增收、早脱贫,村党支部一班人挨家挨户跑,劝大家改种中药材,可种惯了玉米和杂粮的村民始终不为所动。刘福见状,第一个带头种药材,支部委员和党员跟随响应,中药材种植才得以推广。如今,川心店村种植中药材,不仅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也成为村民脱贫增收的好产业。村党支部有啥号召,村民们就会纷纷响应,大家都夸党建联合体作用大、党员是好样的。

党旗飘扬在希望的田野上——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强化党建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卢映川到南台子乡党群教育基地调研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情况

党建有活力,脱贫有动力。南台子乡党委利用京蒙对口帮扶契机,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党工委、什刹海街道党工委开展党建结亲,共同组建跨省市的新什南扶贫协作联合党委,带动两地经济、民生、平安、生态、文化、人才等方面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协同发展,实现了跨省联合,为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

今年64岁的王兴是小牛群镇白石沟村一组农民。 2016年因病欠债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小牛群镇农牧产业联合党委和村党支部书记的帮助下被优先安排在连盛鸭业养殖场工作。2017年底他家脱了贫;2018年春,王兴还清10万元欠债。如今,王兴老两口精神饱满,正铆足了劲儿奔小康。

党旗飘扬在希望的田野上——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强化党建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喀喇沁旗委书记高希华到小牛群镇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小牛群镇以党建引领为抓手,通过党建链引领产业链推动服务链的方式,积极探索党建融合发展模式通过推动产业发展,以内蒙古连盛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吸收旗经信局、畜牧局、就业局、国土局、农牧业局、扶贫办、小牛群镇政府7个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兼职委员,驻地蘑菇场、白石台沟、大牛群、金地、赵窝铺村党支部,吸纳蘑菇场、白石台沟、大牛群、金地、赵窝铺驻村工作队,成立小牛群镇农牧产业联合党委。目前,联合党委共有党员264名,其中连盛鸭业党支部14名、5个共建村党支部236名、驻村工作队14名。联合党委坚持党建领航,以党建链为核心,引领文化链、服务链、产业链、扶贫链快速发展,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实现党建和发展同步推进、互促共赢。

牛家营子镇结合产业优势,以牛家营子村为轴心,通过“强村联弱村、辐射带发展”的联合发展机制,成立了中蒙药材产业联合党委,实现了党组织多领域区域联合,带动周边5个村200多户种植中药材,实现了为群众创收、为脱贫助力的共建共融局面。

牛家营子镇牛家营子村十四组的任亚东一家2016年被识别为贫困户,为了帮助任亚东一家早日脱贫,在种植中草药桔梗的重要时节里,技术员宋伟东便整天待在了任亚东家的田地里,什么样的土地能种,什么时候种,种什么爱出苗,什么时候能卖个好价钱,宋伟东时刻关注着。2018年,通过种植桔梗顺利脱贫的任亚东笑呵呵地说:“党的政策好,脱贫要趁早,只要好好干,年年都能挣几万。”

党建强,则发展好。在喀喇沁旗的广大农村,无论提供资金支持、发展特色产业,还是协调各方面关系、化解矛盾纠纷,融合党建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目前,喀喇沁旗已成立党建联合体33个,涉及链条党组织408个,参与党员15290余名,带动8230多贫困人口致富增收。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擎起攻坚克难大旗

曾是冀察热辽抗日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的马鞍山村,前些年是当地出名的贫困村。“那时全村1/3的房屋存在安全隐患,村里基础设施落后,旱地较多,老百姓基本上靠天吃饭,村集体经济只有靠出租果园收点租金,没有什么像样的产业。”这是4年前驻村第一书记刘叶阳刚到村里时的情景。

马鞍山村地处北纬41°左右,由于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很适合种植酿酒用的山葡萄。但由于卖不上好价钱,许多村民砍掉山葡萄树晒干当柴烧。“必须在扩大规模效益、优化更新品种和延长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刘叶阳和扶贫工作队同志通过深入农户宣传讲解、联系专家更新品种,几年光景,村里的山葡萄种植面积从2016年的2000亩发展到如今的3500亩,还建成了集中连片的山葡萄种植基地,亩产也由原来的1500斤增加到现在的2000斤,每亩纯收入突破4000元,是种植玉米纯收入的3到5倍,33户75人因栽种山葡萄实现稳定脱贫。

党旗飘扬在希望的田野上——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强化党建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党员张国志为贫困户现场讲解山葡萄种植相关技术

刘叶阳和村“两委”积极推动山葡萄合作社转型升级,成立了葡萄酒酿造公司,通过“扶强带贫”合作化经营,山葡萄以每斤两元的保护价收购,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248户村民受益。马鞍山村还将45万元项目资金投入金马鞍葡萄酒业有限公司,49户贫困户共116人成为公司股东,每年人均增收500元;8户贫困户参与企业和基地劳动,每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不久前,马鞍山村对口帮扶单位旗委宣传部出资2000元为张桂峰家修缮了院墙。为了感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不遗余力的帮扶,张桂峰和老伴儿特意去锦山城区定制了一面锦旗送给驻村工作队。“真心帮扶早脱贫,决胜小康有力量”——锦旗上质朴的话语承载着张桂峰一家对脱贫的期盼,也寄托着许许多多基层百姓对小康的憧憬。

群众不脱钩党员干部不脱钩。喀喇沁旗建立旗级领导挂点、机关干部包户、第一书记帮扶、农村党员结对、技术人员知道“五个覆盖”脱贫机制,确保“帮扶不漏户、户户见干部”。5460名机关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穷亲戚,做贫困户的贴心人,为帮扶贫困户量身定做精准扶贫方案。

锦山镇阳坡村的张宗生没有想到,自己种植万寿菊的想法,会成为驻村干部心头的一件“大事”。在一次入户走访时,驻村干部留心记下了张宗生的想法,不久便帮助他落实了扶贫资金。

“感谢党和政府,帮我做了这么大的事。”在张宗生的连声谢语中,能体会到脱贫攻坚战中喀喇沁旗干部身上沉甸甸的责任。通过成百上千次的帮扶,可以看到喀喇沁旗党委真诚为民服务,汇集全旗之智、凝聚全旗之力,使脱贫攻坚中的“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

目前,喀喇沁旗组织有帮带能力的1374名农村党员结对16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土地出租入股、雇佣劳务用工等方式,互惠互利开展帮扶,建成“支部+协会(合作社)+党员+农户”模式,发展致富链45个,培育党员中心户、示范户450多个。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喀喇沁旗选派554名优秀干部,组成161个驻村工作队,到全旗所有软弱涣散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帮助基层党组织抓党建、促脱贫,化治理、促和谐。旗委、政府坚持抓全局、把方向,始终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是喀喇沁旗取得脱贫攻坚重要成就的有力保障。(记者 宫立灵 通讯员 孙伟 陈小伟)

#扶贫#贫困村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