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渤海近岸海域水质大幅好转

2020-09-27新闻9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渤海近岸海域水质大幅好转

“渤海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进展,近岸海域水质总体呈向好趋势。”在生态环境部9月25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霍传林表示,2019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大幅度提高至77.9%,今年一季度、二季度分别达到79.4%、81.6%。

渤海近岸海域水质大幅好转

上图:渤海湾,红海滩风光秀丽。

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5项核心目标任务,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场标志性战役之一,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是海洋领域污染防治的首战,也是污染减排、生态扩容、风险防范并重的综合治理攻坚战。

《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中,5项核心目标任务有硬指标要求:一是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3%左右,二是10个劣Ⅴ类国控入海河流断面全部消劣,三是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四是滨海湿地修复面积达6900公顷,五是新增岸线70公里。

“目前,5项核心目标任务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霍传林说。

今年一季度、二季度,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与2019年同比增加9.4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初步监测评价结果显示,第三季度优良水质比例为87.1%,继续呈现向好态势。“目前来看,如果接下来的时间里,没有不利气候条件或大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我们对年底实现水质优良比例预期目标还是充满信心的。”霍传林表示。

纳入消劣行动的10个入海河流国控断面,今年1—8月全部实现消除劣Ⅴ类的目标。霍传林介绍,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实现了“应查尽查”,共发现1.8万余个排污口,目前正在以“试点先行与全面铺开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溯源整治工作。

在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的预警和督导下,环渤海三省一市60余个项目已全部开工。截至8月中旬,已修复滨海湿地面积超过3300公顷,新增整治修复岸线超过58公里。全部项目完工后,将修复滨海湿地超过6900公顷,新增整治修复岸线70公里以上。

“各地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任务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需要毫不松懈、持续发力。”霍传林表示,部分省市生态修复项目进展仍然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年底完成既定任务量;辽东湾、渤海湾近岸海域水质虽已大幅好转,但仍存在波动和反弹;个别入海河流消劣成果仍不稳固,需要高度关注,不能掉以轻心。

“十四五”将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将海湾打造成沿海璀璨明珠

“十四五”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将如何着手?

霍传林表示,海湾是近岸海域最有代表性的单元,“十四五”将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将海湾打造成沿海的璀璨明珠。

“海湾的数量比较大,各自的资源禀赋、环境条件也不太一样。生态环境部将坚持系统谋划,分批次推进。”霍传林说,对于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较优越,或经过前期治理已初见成效的海湾,力争“十四五”末建成“美丽海湾”;对于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但已具备治理条件的海湾,力争“十五五”末期基本建成“美丽海湾”;对于目前生态环境问题较多,解决问题难度较大或生态恢复修复进程较长的海湾,预期“十六五”末期基本建成“美丽海湾”。通过三个五年规划的时间,使全国1467个海湾都能够建成“美丽海湾”。

霍传林表示,“美丽海湾”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一湾一策”精准落实。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的海湾,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并重,推进水体和岸滩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对于生态退化或受损问题突出的海湾,全面改善海湾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对于难以满足公众亲海需求的海湾,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自2020年起,生态环境部每年将组织一次“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根据公众评议投票结果和专家评议,择优选择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并对外公开。

“要着力补齐海湾生态环境精准监管的能力短板,建立健全海湾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霍传林说,同时,鼓励沿海地区以“美丽海湾”为主要载体,申报“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等。

霍传林介绍,目前,《全国海洋生态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已启动,明确了以“美丽海湾”保护建设为统领的规划思路,正在11个沿海省(区、市)所辖的52个沿海地市开展调研,“力争编制出‘管用、好用、解决问题’的规划,为继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临海亲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等,打下坚实基础。”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寇江泽)

#污染治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