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洛埃德镜实验得到的干涉图样与杨氏双缝干涉图样有何不同之处? 杨式双缝干涉实验图谱

2020-09-27知识13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条纹间距公式,图解,那个 △X=入L÷d中各物理量的意思?最好画下图 △X:条纹间距(eg.第一级亮纹2113和第二5261级亮纹间距)入:所发射的光的4102波长(一般都是激光啊什么1653的光的波长)L:屏幕到孔的距离 d:两个缝之间的距离双缝实验,著名光学实验:把一支蜡烛放在一张开了一个小孔的纸前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点光源(从一个点发出的光源)。现在在纸后面再放一张纸,不同的是第二张纸上开了两道平行的狭缝。从小孔中射出的光穿过两道狭缝投到屏幕上,就会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条纹,这就是现在众人皆知的双缝干涉条纹。双缝实验也可以用来检试像电子一类粒子的物理行为,虽然使用的仪器不同,都会得到类似的结果,显示出波粒二象性。

洛埃德镜实验得到的干涉图样与杨氏双缝干涉图样有何不同之处? 杨式双缝干涉实验图谱

如图是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示意图,其中S 根据公式△x=Ldλ可知,若将双缝间的距离变小,d变小,条纹间距变宽;若把S改为紫光源,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因波长变短,导致条纹间距变小,则P1的位置将向下移;故答案为:变宽,向下移.

洛埃德镜实验得到的干涉图样与杨氏双缝干涉图样有何不同之处? 杨式双缝干涉实验图谱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这两个θ角为什么相等,下面有图片链接 两个θ角的两边分别垂直阿 可以判断出是相等的 那个表示光程差 也就是在光的传播方向上的距离 所以图中做出了Bo'的垂线 构成了左边一个θ角 这样一来 就形成了两条边互相。

洛埃德镜实验得到的干涉图样与杨氏双缝干涉图样有何不同之处? 杨式双缝干涉实验图谱

(1)如图为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示意图,其中S (1)A、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将D屏向右平移一段距离,通过双缝S1、S2的光仍然是相干光,O点的路程差仍然为零,仍然为中央亮纹的中心,故A正确;B、根据公式△x=Ldλ可知,L变大,条纹间距变大,所以P1到双缝的光程差小于一个波长,不可能还是亮纹的中心,但可能为暗纹的中心,故C正确,BD错误;故选:AC(2)①由题,t=0.5s时,质点P第二次出现在正向最大位移处,则有114T=t=0.5s,得到周期T=0.4s.波经过一个周期传播到Q点,再经过0.1s,即在t=0.5s时刻,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②1.1s=234T,经过234T时,P点处在负的位移最大处,所以位移为-5cm③P点不随波传播,所以P点2s钟在波的传播方向上通过的路程为0.故答案为:(1)AC;(2)①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间为t=0.5s;②P点1.1s时位移为-5cm;③P点2s钟在波的传播方向上通过的路程为0.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图像是什么样的?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图像是明暗相间的条纹。双缝的作用是形成振动情况相同的相干光源,当单缝旋转时,双缝被照亮的面积减小,双缝虽然仁能形成相干光源,但由于通过双缝的光能量减少,所以屏上仁能产生干涉条纹,但条纹变暗。当双峰旋转是,同样会导致干涉条纹变暗。同时,干涉条纹保持与双缝平行,也随双缝的旋转而旋转。在1807年,托马斯·杨总结出版了他的《自然哲学讲义》,里面综合整理了他在光学方面的工作,并在里面第一次描述了双缝实验:把一支蜡烛放在一张开了一个小孔的纸前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点光源(从一个点发出的光源)。现在在纸后面再放一张纸,不同的是第二张纸上开了两道平行的狭缝。从小孔中射出的光穿过两道狭缝投到屏幕上,就会形成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条纹,这就是现在众人皆知的双缝干涉条纹。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有个公式 是关于△X的 是怎么样的? 明条纹之间、暗条纹之间距都是 Δx=λD/d 因此干涉条纹是等距离分布的.d是缝间距,D是缝到屏的距离

洛埃德镜实验得到的干涉图样与杨氏双缝干涉图样有何不同之处? 洛埃德镜使用了平面镜,平面镜的反射光有一定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只有从单缝射出的光,不会发生干涉现象。所以只有一部分屏上有干涉图样。而杨氏双缝干涉图样分布在整个屏上。

#双缝干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