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上搜索“神车制造厂”,弹出的结果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上汽通用五菱,这就是它在中国乃至世界上至高无上的地位。
上汽通用五菱旗下有两大品牌:五菱汽车、宝骏汽车,而他们的五菱宏光、宝骏510等爆款车型更是人尽皆知。可以说,上汽通用五菱是拥有最多用户的中国汽车企业。毕竟,截至今年5月25日,上汽通用五菱已经实现了第2200万辆整车下线。
但上汽通用五菱并没有沉浸在自己的舒适区,在消费升级以及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毅然选择不断推陈出新,实现品牌的向上发展。正如那句“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Solgan,所推出的产品都能给足消费者惊喜,并自带爆款潜质光环。
为什么总是上汽通用五菱?
爆款的标准
近日,《钟叔驾道》受邀参观位于广西柳州汽车城内的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该基地总占地面积为 4500亩,涵盖了冲压、车身、涂装到总装等全整车生产工艺及发动机工厂,具备年生产64万辆整车能力。
而2016年建成的新能源生产总装生产车间,则具备年产20万辆新能源车的生产能力。
宝骏基地严格遵循通用汽车的全球制造体系和标准建设,车间随处可见的机器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高度自动化,质量稳定性更高。而且,零部件配套园区已经有“德国大陆”等知名企业入驻,能够发挥集成效应,提升管理效率。
正因为宝骏工厂拥有先进的工艺和生产效率,在严格的通用标准把控下,才铸就了卓越品质的宝骏产品,打造出行业的新标杆。有了强大的生产制造体系作为支撑,再结合市场需求推出更贴合消费者用车场景的产品,“热销”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精准定位
上汽通用五菱总是能造出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这一点,从多个细分市场中的爆款车型均出自上汽通用五菱之手就可以印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个新领域,上汽通用五菱再次使出了这个特殊技能。
纵观整个新能源车市场,在补贴的刺激下无一不往着更高续航的方向去发展。续航上来了,纯电动车的品质也上来了,但与此同时,成本也上去了。同级别车型,纯电动车的价格明显高于燃油车,这明显是不利于刺激消费的。
上汽通用五菱一开始就对纯电动车给出了一个精准定位——城市通勤车。
宝骏E100、E200的热销,正是因为恰到好处的续航里程。150公里左右的续航里程恰好能满足城市一般通勤需求。更为关键的是,成本和售价大大降低了,无论是年轻用户的第一辆车还是家庭的第二辆车,都能得到大量消费者的认可。
至于近段时间才推出的宏光MINI EV,更是上汽通用五菱对市场变革作出极具前瞻力的回应。
在消费升级的今天,用户的用车场景和需求都得到了持续的进化,汽车产品亦应该是如此。宏光MINI EV不仅继承了宝骏E100、E200城市代步车的优势,还通过增加车身尺寸以及四座布局,以更加精品的代步车表现,更加迎合新时代消费者的用车场景需求。
最为重要的是,宏光MINI EV价格下探至2.88万,这无疑是最大的一个惊喜。对于当下年轻用户来说,宏光MINI EV虽小,但却是五脏俱全,颜值高、经济性也是非常的突出。8月份,上汽通用五菱以1.83万辆的成绩问鼎新能源乘用车冠军,这无疑是市场对其的最高认可。
令人羡慕的柳州模式
回过头来看,柳州的新能源车市场得以飞速发展,除了车企的精准定位,研发出更贴合消费者出行的产品外,还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钟叔驾道》本次探访柳州,令人最印象深刻的,无疑是满大街的宝骏E100、E200。
众所周知,进入到2020年新能源补贴大幅退坡,导致新能源车市场增幅放缓。据中汽协数据显示,1-8月新能源车累计销量为59.6万辆,同比下跌26.4%,以这样的势头下去,是难以达到2019年的水准。
但柳州市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作为一个标准的三线城市,其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达到了惊人的27%,远超其他城市均值十倍以上。截止2019年9月,柳州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达到了49116辆,保有量占比达到了5.4%,比北京3.7%的保有量还要高。
柳州的新能源汽车不仅保有量大,近两年来的增速也是十分迅猛的。这样的增速放眼于全国那么多个城市来看,也是绝无仅有的存在。值得一提的是,柳州还是一个没有限牌的城市,这4万多辆的纯电动车完全是消费者自愿购买的。
这完全得益于近年来柳州官方及车企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和推广,政府给这些纯电动车开放了很多“特殊待遇”。比如双座新能源车能在市区公交专用道上通行,不受限行措施限制;政府还为它们规划了专用的停车位,原本一个普通的车位能停两辆宝骏E100;还有随处可见的“充电桩”。
由于他们基本以城市通勤为主,整个柳州也几乎以慢充为主,快充为辅。一个220V的插头就能满足车主的充电需求,一个老旧的小区也可以毫无压力地提供数十个充电设施,能够实现无需电网扩容、经济便利化使用。
柳州模式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纯电动车想要得到迅速普及,并非只靠续航、加速、智能、快充等卖点,而是应该给予消费者足够便捷的用车体验。
钟述
上汽通用五菱之所以被“封神”,“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短短十二个字就是最好的诠释。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出发,因地制宜,打造出更为贴合消费者用车环境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