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奶宝育儿堂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性从小就以优秀冠名,是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后工作、婚姻都很不错,丈夫收入颇丰,自己也小有成就,人生几乎没烦恼。
可这个妈妈还是觉得遗憾,她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尽管成长环境优渥,学习却始终不见起色。她不明白,自己和丈夫都是985学历,怎么到孩子这里好像变笨了?
为了仔细观察孩子的举动,她瞒着丈夫和女儿,在家里的各个角落都装了摄像头,而后通过视频回放复盘孩子的每一天,在无奈的她看来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通过监控视频回放,生活中的片段一一呈现,结果却令她大惊失色,她这才发现家庭的真面目,原来女儿眼里的世界跟她完全不同,而伤害女儿的正是她自己。
这位妈妈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镜头:
夫妻二人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吵架,最开始只是拌嘴,看得出来都在控制情绪,但后来两人的动作都越来越大,脖子伸长,嘴巴张大,声音也高了好几度,手还挥舞着。
此时镜头下的孩子,宛如突然受到惊吓的兔子。
第二个镜头:
夫妻二人在卧室里讨论着孩子的学习问题,神情也很是紧张,看得出愤怒、冷漠、无奈。
再一看隔壁孩子的屋子,好像是在乖乖学习,但能看得出她有擦汗的动作,而且几度停下笔,好像在听什么,又开始皱眉,心不在焉。
第三个镜头:
原本气氛很和谐,夫妻二人在和孩子聊天,结果聊到了学生上,便开始一同指责,表情严肃甚至有点狰狞。
此时孩子又启动了“小兔子”模式,看起来情绪低落。
看完监控这位妈妈愣神了很久,她突然意识到,孩子平时到底都经受了什么,无助,失望,紧张,甚至绝望……原本有爱的家庭,在回放里变得有点恐怖。
不要觉得这样的事情离自己很远,如果你也这么做了,就会发现,自己的情绪同样时刻影响着孩子,你的强势常常让他无所适从。
很多家长用“爱孩子”的名义滥用权威,干预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久而久之亲子关系也就真的渐行渐远。家长的情绪到底来自于哪里?
是的,孩子身上大部分问题,都源于家长的教育问题,而情绪是其中最不容易被发觉的,它们都来源于哪呢?
1、原生家庭
父母试着想一想,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在知乎上看到一位宝妈的分享,她童年时父母总喜欢打麻将,因此平时都去奶奶家吃饭。
有一次奶奶家里的亲戚给了一块糖,她不舍得吃,就攥在手里,又放进裤兜,结果爸妈打完麻将回家发现了糖,就质问她哪儿来的?都快化了,把裤子都弄脏了。
她一时间害怕,支支吾吾说不出来,结果被一顿批评,甚至还被冤枉偷糖。
之后找到奶奶家,说都是她惯的孩子,从那以后这位答主再也没吃过糖,以至于婚礼时包的喜糖都是山楂卷。
童年的创伤一直持续到她自己有了孩子,她不允许孩子要任何人给的东西,尤其是糖,也不允许孩子吃糖。
你知道吗?很多人成年后都在弥补自己童年的创伤,却无意间让自己的孩子也受了伤害。
2、家长不接纳自己
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发脾气,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满意,总觉得对孩子已经足够用心,为什么他还不乖?总犯一样的错误?
说白了,家长也在质疑自己的教育方式,但又无法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有次带孩子去淘气堡玩,听见一个妈妈冲着孩子大喊:“你怎么这么没用?连滑梯都上不去”,孩子在大哭她在大吼,最后只能无奈地嘟囔:得了,你别玩了,赶紧回家。
3、对另一半的不认可
结婚后由于长时间相处,还有了孩子,久而久之婚姻就归于平淡。
大部分人可能都听到过父母这样的抱怨:你像你爸一样笨,或者你像你妈那样没脑子。
从根本上看,这是对生活现状的不满足,夫妻间缺少沟通,不能够真正表达情绪,结果让孩子也感受到了情绪压抑的家庭环境。如何跳出“情绪怪圈”?
1、保持察觉
越保持观察,越能契合孩子的想法。
这种察觉,是面对孩子问题时的下意识反应,比如当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你到底接纳不了孩子的什么?是行为,还是言语?还是情绪?
如果不生气,会有几种解决方案?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到位?
这种察觉会让自己变通顺,情绪稳定,心情愉悦。
2、自我接纳
很多时候,家长都把自己完不成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这种行为就是没有自我接纳导致的。
顺应孩子的兴趣爱好,真正把他当成独立个体看待,才能让他发挥最大的潜力。自己做不到的,也不要强求孩子去做,这样两者都会放松。
看孩子做事不顺眼,其实就是看自己不顺眼,但谁又是完美的呢?
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小孩,爱需要共同努力,不如彼此放过。
3、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原生家庭
永远要提醒自己,你的行为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不要试图规避问题。打破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很难,面对也需要莫大的勇气,但这是开始新生活的必经过程。
唯有卸下自己心里的铠甲,让内在的无助小孩变得强大,才能更有耐心地面对自己的孩子。
能够讲出的原生家庭故事,就是一种快乐。
4、落在笔头的情绪
如果你真的很愤怒,试着用笔记录下来,说出抱怨和情绪,这样的宣泄不会让孩子那么受伤。
5、有效的7秒
在愤怒来临时请睁大眼睛,深呼吸7秒,调整状态再说话,感知愤怒情绪在自己身体里游走不好的体验。
告诉自己,生气无用,情绪需要发泄而不是被隐藏,深呼吸吐气时坏情绪就被带走了,或者给自己找个远离孩子的安静环境冷静一下。
也许情绪是一个“怪兽”,总控制着你的行为,但你始终是自己的主人。学会察觉和接纳,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也是对孩子最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