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纪录》直击——湖北黄梅:黄广大堤上的三代守卫者筑牢防汛

2020-07-19新闻16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欧亚 周寿江 特约记者王政 梅婷婷《中国纪录》新媒体记者 於境源 吴群新 王军 发自湖北黄梅

江水滔滔,红旗猎猎。湖北黄梅县小池黄广大堤上,哨所林立,对岸九江的城市轮廓清晰可见。

76岁的陈友元在被淹没的家园前,和上万名干部群众共同守卫着这道大堤。

黄广大堤上起湖北武穴,下连安徽同马大堤,全长87.34公里,其中在黄梅县境内58.86公里。

7月12日,鄱阳湖汛情告急。长江小池段水位持续上涨。经紧急分析研判,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黄梅县下达了小池镇启动滨江圩平垸行洪命令。陈友元和一千多群众被转移,他们的家园随着滚滚的浪涛淹入江水。因为主动行洪,大大减缓了下游鄱阳湖与对岸九江的压力。

老陈没有回到政府的临时安置点,而是和几个乡亲坚持留守在大堤巡查排险。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近黄广大堤上的三代守卫者,直击他们守堤护家园的感人一幕……

银发护堤队 7月16日正午时分,九江大桥湖北一侧桥头堡下,黄梅小池防区17号哨棚的堤内马路边树荫下,一群银发老人或蹲或坐,正在吃盒饭。

他们都是被称为“桥头堡银发护堤队”的成员,一共有40多人,平均年龄75岁,汛情来袭,这群老人就自发上堤守卫家园。桥头堡社区党支部书记程宝宏说:灌砂袋、驮砂包、除杂草、清路障、查水井、观积水,几十年住在江边,银发队个个有丰富的防汛抗洪实战经验。

年纪最长者戴保金,今年已经84岁。

“我是1960年入的党,至今已有60年党龄,身板还好,我怎么能不上?”戴保金质朴地说。他的家距江边一百米不到,老人就是一部抗洪抢险“活字典”。

“那时的长江大堤,比现在小多了,也矮多了。”戴保金回忆,1954年发大水时,他是民兵连长、突击队员。当时主要的任务就是打桩、扎草包,最终长江水漫过堤,村庄被淹在齐腰深的水里,人员都撤到了山上。“要求很严格,让你去就去,让你下水就下水,坚决执行命令。”

老人参加过黄广大堤的修筑,曾担任大队书记的他,历次抗洪抢险他都没落下。今昔对比,老人感慨地说,随着国家实力越来越强大,抗洪抢险的条件也越来越好,过去主要肩挑、背扛,穿蓑衣、戴斗笠,近几年来,一些哨棚不仅变成了板房,板房内还安装了空调。

“过去的大堤,包括1998年时,都没有现在这么高、这么结实。”老人说。

程宝宏介绍,人老是个宝。17号哨棚由几个社区联合值守,这群老人很多参加过1954年和1998年抗洪抢险以及黄广大堤建设,在巡堤和判断险情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老中青传帮带 “下乡上乡,屋向大江。连收三年,满屋是粮。说声发水,心里发慌。铜锣一响,逃往上乡。挨家挨户,讨口米汤……”既乐于水,又忧于水,黄梅县退休干部柳萍用这样一段民谚,还原了旧社会黄梅水乡人民逃水灾的真实情景。

下乡和上乡,是指的黄梅县南北的地势。旧时,紧邻长江的下乡片,一发大水,就得逃往上乡避难。

俱往矣。如今,陈友元和乡亲们舍弃小家园,是为了保卫更多人的家园。他在滨江圩内的老宅和七八亩即将收获的庄稼,至今仍浸泡在洪水之中。

他除了参与守堤护堤,还将自己掌握的防汛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辈。

从7月12日上堤以来,老陈一次次带着年轻人去巡堤查险,他的窍门是将堤身堤脚的草丛扒一扒,再就是用脚踩一踩,如果有水印子,就要注意,进一步确定有问题就要插上小红旗。

此外,他传授给年轻人的经验是,看堤身渗出的水是浊是清,如果是浊水,不用说,马上报险,如果是清水,则表示情况还好,但要持续进行观察,一旦发现渗水变浊,则立即上报。

胡雅洁是当地年轻的社区干部,老人们丰富的防汛经验让她受益不少。胡雅洁说,之前,她在滨江圩内参与防汛,哪里有一点险情,根本不用村干部号召,村民们都会第一时间赶至现场参与抢险,这种团结一心的场景,最是让人感动。

毫无疑问,大堤之上,青壮年人,是防汛主力军。由东升建设、瑞麟湾建设联合组建的抗洪突击队,参与者清一色是青壮年,身着统一的黄色荧光马甲,成为黄广大堤上一道流动的风景。突击队已多次完成抗洪抢险任务,每日每夜在大堤上待命。

“通过老中青传帮带,全力以赴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当地干群受访时,信心满满。

大学生突击队 对于防汛这件“天大的事”,所有人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黄梅吕咀社区干部,吕超军带着在读大学的儿子吕满,和社区其他干群一道,守护着200米长的黄广大堤。

根据部署,近日对黄广大堤堤脚500米范围水井排查并封堵,吕咀社区负责的大堤内经过逐户排查,发现有11口井需要封堵。

“这些水井一般深五六米,要先用鸡蛋大的石子,填至井水面,再用细砂封至井口面。”据介绍,7月16日晚7点30分,社区干群开始封井,一直忙到次日凌晨。吕满全程干体力活扛砂包,一阵下来,汗湿衣衫。

吕满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学生,能为家乡抗洪抢险贡献力量,他感到很光荣。

今年19岁的吴张世泰,是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早先疫情防控期间,他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上网课之余在社区测体温、守卡口。汛情来后,7月11日,他主动随父亲上堤防汛,并和七八名同学一起,一度还组建了大学生突击队。扛土包、巡堤查险,除杂草,什么都干。

谈及收获,吴张世泰说,参加防汛确实很累,但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自己的意志和耐力都得到了锻炼。

“第一次去巡堤,不知道去看什么,长辈们教我举旗、慢行、注意草丛、用棍子戳一戳看有无水痕,学了知识。”他说。

行走在近13万人的小池镇,我们不时看到大学生的身影。

家住虞菜园社区的柯盛强,是三峡大学的大三学生。7月5日,看到汛清紧张的消息,他主动找到镇上,要求参加抗洪救灾。

南昌理工大学张洁与南昌工学院张也辰,两名女生,一个即将上大三,一个即将上大二,共同生活在这个小镇,过去从未见过面,因为共同参加抗洪,成了好姐妹。

边城小镇无眠。入夜,万人坚守的大堤旁的桥头堡公园广场上,53岁的张巧云,正架起相机,为姐妹们摆拍着抖音。几百人随着节拍起舞,似乎,这个夏天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如往日的平和。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夜深沉,枕着长江的涛声,遥望隔岸九江灯火,宁静而安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