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几十年前,就提出了这个理念。但遗憾的是,人们为了追求幸福生活,总是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很少停下来顾及自己的健康。
很多人直至健康出现问题,被迫“停下”的时候,才发现身体健康才是一切幸福生活的根本。但是健康一旦失去,就难以挽回了。
一位60多岁的老人,患高血压已经10多年了。他以前对血压不太关心,控制得也不太好,所以冠状动脉出现了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到了40~50%,处于冠心病的边缘。不过他在知道自己心脏出现问题之后,就非常配合治疗了。每天吃药控制血压、舒张血管,身体情况保持着很稳定。
不过最近这位老人出现了意外,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起因是他去家附近的市场买了100元的大米,分装在几个口袋里,用自行车带回家。本想着一次一袋,分几次拿上楼。结果还差几百米到家的时候,突然开始下雨了。于是他急跑几步,冲到楼门口,把几袋大米一起扛在肩上,爬上了四楼。
进家之后,他累得直喘,想着歇一会儿可能会好,结果越喘越厉害,前胸也有闷痛。他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送到医院,一检查可不得了,急性心肌梗死。赶紧进行手术,下了3个支架才把命救回来。
出院的时候算账,医药费总共花了10万多元,医疗保险报销了一部分,自己还掏出了好几万元。事后他自己后悔不已,医生曾告诉过他不能剧烈活动,可是自己一着急就忘了。为了抢救100元的大米,多花了几万元不说,还差点把自己的命都扔了。
这位老人并不是没有接受健康教育,只是他把健康知识当作了“耳旁风”,没有重视。其实很多人都与这位老人一样,正如《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所言,当扁鹊对蔡桓公说,“疾在腠理、在肌肤、在肠胃”时,蔡桓公只认为“寡人无疾”。而蔡桓公发展到“疾在骨髓”显露出具体症状时,生死只能由“司命之所属”,医生已经无可奈何了。
预防疾病发生永远比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更重要,现在网络资讯发达,可以轻易学习到很多预防疾病发生,避免小病变大病的健康知识。但是很多人不到“病入膏肓”时,都只会认为“寡人无疾”。直至疾病非常严重的时候,才想着去求医生救命。但是健康的“金马车”一旦被错过,就很难再次登上它了。
老年人群常见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的慢性病。其实这些慢性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们引起的并发疾病。比如说高血压造成的心力衰竭、肾脏衰竭、脑卒中;糖尿病造成的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高血脂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疾病,才是人类的“杀手”。
而慢性病的进展很慢,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会对身体器官造成严重伤害。所以发现慢性病之后,只要及时控制,就可以延缓或是避免并发疾病的出现,对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都不会造成影响。也就是说,得到良好控制的慢性病,可以“不成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