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 记者 陈超】2018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全面部署加快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工作。随着中国奶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奶类产量稳中有增,进口乳制品持续增长。奶源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奶牛养殖竞争力逐步提高;生产全程管控进一步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养殖加工一体化推进提速,利益联结机制日益完善;乳品消费引导力度增大,国产优质品牌正在深入人心。
不过,在奶制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也面临转型升级问题。目前部分消费者对国产乳品信心不足,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出现原奶价格波动频繁,养殖效益低,乳品进口增加等现象。
环球网于9月23日携手中诚信、联华盛世举办乳业线上论坛,邀请业内专家、优秀企业代表“寄望当下,展望未来”,围绕“践行ESG理念”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协调融合、高质量发展、践行社会责任等角度共话中国乳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中国奶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2019年奶牛规模养殖综合机械化率达82.4%。规模化养殖比例大幅提升;规模牧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全,93%配备全混合日粮(TMR)搅拌车。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947.0亿元,同比增长16.1%,比2014年增长19.7%;利润总额235.0亿元,同比增长2.0%,比2014年增长4.3%。
值得注意的是,2019 年,我国奶类产量3297.6万吨,同比增加120.8万吨,同比增长3.8%。2019年,我国进口乳制品297.3万吨,同比增长12.8%;全年乳制品净进口291.9万吨,折合生鲜乳1730.9万吨。
在探讨中国奶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路永强表示,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增长速度趋于平缓,通过国际比较发现,从人均消费量来看,我国的乳制品行业还远未触及到天花板,人均奶的年消费量不足36公斤,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差较大。
奶业上下游面临成本上涨压力,乳制品消费保持稳中有升,现阶段在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下,猪肉等畜产品供求普遍趋紧、价格仍高位运行,作为蛋白替代的乳制品消费需求增长,预计呈稳中有升趋势
路永强认为,制约我国奶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为乳制品消费水平低;国民对国产奶信心不足;产业链利益不均衡;养殖加工利益联结不紧密;养殖成本居高不下,较奶业发达国家高40%~60%;环保、土地、饲料等资源约束压力大;奶牛种源自给率明显不足。
另一方面,奶业对于种源依赖强度不减,2020年1-7月累计进口活牛15.55万头,同比增长42%,其中来自澳大利亚9.78万头,新西兰4.64万头,乌拉圭1.12万头。2020年1-7月累计牛冻精进口额达到2977.5万美元,同比增加52%,来源国主要是,美国占86.4%、德国占4.1%、法国占3.7%、澳大利亚占3.1%。
路永强建议首先要培育壮大奶农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其次,是建立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格局。最后,是增强奶农抵御市场风险,规范生鲜乳购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