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软弱的后晋:幽云十六州被割让,给了契丹入驻中原的契机

2020-09-26新闻18

契丹虽然曾经作为强大的唐王朝羁縻统治之下的少数民族,并且利用中原王朝的文明优势不断发展自身。

但是在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独立的国家政权之后,在真正治理国家,进行游牧政权组织的建设中,其实还是第一次,因此总的来说经验也是比较缺乏的。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之后,对于整个游牧政权组织的建设和摸索,也是一步步进行的,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但是正是由于契丹统治者这种谨小慎微的的风格,才会使得契丹政权组织愈发完善,这为日后契丹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强大的辽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耶律阿保机作为契丹政权的建立者,为契丹的强盛和崛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逐渐完成契丹八大部落的彻底统一之后,他开始针对原来各不相属的契丹组织进行了整合。

特别是在军制的改革上,耶律阿保机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将强大的军权牢牢掌握在中央手中,才能够绝对控制整个契丹。

软弱的后晋:幽云十六州被割让,给了契丹入驻中原的契机

因此契丹政权建立初期,也就是耶律阿保机执政时期,其政权组织的建设中,主要偏向于兵制。

同时为了各部落能够统一发展,巩固契丹政权的社会基础,又对文字进行了全新的改革。在契丹初期的法律方面,阿保机参考汉人的律法也进行了一定的设置。

耶律阿保机针对契丹政权建立之初的兵制、律法、文字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为契丹能够从一个刚刚摆脱落后的部落联盟时期的游牧组织,进入到国家政权初期。

实现了稳定性的过渡,并且为之后契丹国(辽国)的崛起和强盛,奠定了基本的政治基础。

得益于阿保机时期对于契丹的良好经营和政权建设,使得耶律德光时期的契丹已经愈发强大,并且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进行大范围的扩张战争。

特别是针对当时战乱频繁的中原地区的军事入侵,使得契丹迅速成长为一个对于中原王朝充满威胁的游牧政权。

软弱的后晋:幽云十六州被割让,给了契丹入驻中原的契机

众所周知五代十国时期由于中原地区战乱频发,因此对于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势力的入侵,几乎没有任何效果。

特别是后晋政权的建立者石敬瑭,居然为了一己之私,称霸中原,将充满战略性地位的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以此作为换取契丹军队支持的条件。

自此以后,契丹势力对于中原地区的影响开始不断扩大。

耶律德光在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幽云十六州之后,实际上对于此后辽国的扩张及其强盛,奠定了良好的地理位置基础。

这使得中原地区,阻隔北方游牧民族势力入侵的前沿阵地丧失殆尽,而契丹铁骑可以凭借一马平川的优势,迅速进入中原进行了掠夺。

而耶律德光也因为战略上的优势,开始了对内改革,为辽国的进一步强大创造了条件。

软弱的后晋:幽云十六州被割让,给了契丹入驻中原的契机

耶律阿保机最终能够实现八大部落的统一,除了凭借其过人的领袖风范和决策能力之外,最为重要的客观因素不外乎耶律家族实际上掌握着一支强大的游牧军队。

尽管当时八大酋长都控制着一定数量的军队,但是耶律阿保机统辖的军队无疑更具有战斗力和冲击力,这为契丹诸多部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耶律阿保机称帝之后,先后对于内部不服从自己统治的部落进行了征服战争,逐渐使得契丹内部走向了稳定。

与此同时,阿保机一向赖以征战的游牧军队此时的任务和性质也发生了改变,因为契丹统一后,阿保机开始进行残酷的对内镇压统治,同时也不断进行大规模的对外扩张战争。

软弱的后晋:幽云十六州被割让,给了契丹入驻中原的契机

而这两项巩固阿保机统治任务的基础都离不开强大的军队,因此为了能够增强军队战斗力,同时更好地管控军队,阿保机进行了兵制改革。

首先继承了原来契丹的游牧兵制传统,即在训练方式上主要以骑射、冲锋作战为主。军队的种类上分为中央军、地方军两部分。

中央军即直接由耶律皇室统治的亲军,这部分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实际上是契丹的精锐部队。

地方军则主要由各大部落的贵族控制,但是在作战能力、士兵素质上远不及中央亲军。在兵员的选拔上,年龄一般限制在15以上50以下,一般选择身强力壮者编入兵籍。

这一套兵制规定,实际上加强了皇帝对于游牧军队的控制,也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软弱的后晋:幽云十六州被割让,给了契丹入驻中原的契机

由于契丹是刚刚从原始的部落联盟阶段,步入到游牧国家政权当中,因此在具体的民族习性、国家治理、思想意识等方面,还保留着明显且浓厚的氏族部落风气。

但是由于社会阶段革命性变化,使得原来的部落习惯已经难以适应。

因此在耶律阿保机的统治下,按照汉族政权先进和丰富、有效的国家治理经验,对于契丹的基本政权管理也进行了调整。

比如在律法的制定上,由于游牧民族剽悍、狂放不羁的性格难以控制,但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法律管控的话,那就和一盘散沙没有区别。

软弱的后晋:幽云十六州被割让,给了契丹入驻中原的契机

因此为了维护契丹新生政权的社会秩序,统治加强皇帝对于整个游牧国家,特别是那些独立性较强部落的专制统治,阿保机依据汉人律法制定了具有契丹特色的律法体系。

比如在财产纠纷、政治矛盾、社会动乱等方面的律法,都已经得到了比较全面的规定,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加强契丹的统一基础,在思想文化上阿保机也进行了共同意识的改革。

比如阿保机命令当时的汉族官僚,借鉴了汉字的基本结构相继创制了契丹大字、契丹小字。文字上的统一,有效推动了契丹思想文化的发展以及政令的顺利实施。

软弱的后晋:幽云十六州被割让,给了契丹入驻中原的契机

契丹在经过第一代皇帝耶律阿保机的改革之后,逐渐步入了发展正轨,在耶律德光统治时期,实际上是契丹国力快速发展,并且走向强大的关键阶段。

在强大的契丹游牧铁骑的加持下,耶律德光先后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对外入侵战争,使辽国的势力范围得到空前扩大。

向东相继吞并了渤海国,统治东北女真地区,向南深入中原腹地,特别是河北地区,同时掠夺了幽云十六州,从此南下中原再无地理上的阻碍。在广阔的统辖范围中,辽国实际上空的民族也越来越多样化。

软弱的后晋:幽云十六州被割让,给了契丹入驻中原的契机

像契丹、汉族、渤海人、女真等等都是当时辽国境内的主要民族,对于这样一个迅速崛起的庞大游牧帝国,如何处理复杂的民族关系实际上对统治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对此耶律德光依据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差别,进行了分而治之的政治统治,辽国设立的独具少数民族统治特点的南北面官制,便是针对复杂的民族关系出台的。

南北面官的命名是依据其位于皇帝牙帐的方位进行的,在牙帐之南的即为南面官,其主要负责以汉族为主的农耕民族聚集区的统治,官员设置也是胡汉杂糅。

而牙帐之北的则是北面官,主要负责契丹和其它少数民族的统治,官员一律任用契丹人。由此胡汉分治的政策推行开来,保证了短时间内辽国民族问题的稳定。

软弱的后晋:幽云十六州被割让,给了契丹入驻中原的契机

辽国自从建立之初,到其发展到拥有强大国力和广阔统辖范围之时,实际上只经过了两代帝王,差不多30年的发展时间。

在如此短时间中,就能够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游牧帝国政权,实际上凸显了游牧民族那种疾风暴雨般的政权发展特点。

不过辽国的崛起,除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之外,其实离不开耶律阿保机和耶律德光两代帝王的苦心经营。

军队固然是游牧民族和游牧政权,赖以生存的重要暴力工具,但是如若没有完善的军队体系进行管控的话,这样以军队为基础的游牧政权,很快便会陷入到军事分裂的局面当中,迅速衰落下去。

软弱的后晋:幽云十六州被割让,给了契丹入驻中原的契机

而耶律阿保机时期对于兵制的改革,实际上加强了中央对于军队的管控。

地方契丹贵族以及部落所控制的军队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战斗力也低,因此军事割据混战的局面的出现得以有效抑制。

另外对于契丹民族律法和文字的设立与统一,实际上标志着契丹开始作为一个真正的国家形态屹立在当时中原的北方。

律法的完善有效加强了皇权,稳定了社会秩序。文字的统一,实际上保证了政令的上传下达,加快了行政效率。

耶律德光时期的辽国不仅国力强盛,而且统辖范围也已经得到了质的飞跃,俨然一个辽阔的帝国。

再加上当时耶律德光不断插手中原事务,同时辽国内部的民族数量增加,民族关系愈发复杂,因此需要一个更加完善,且有效的中央统治机构。

就这样胡汉分治的南北面官制出台了,这对于辽国日后的进一步强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隋唐#五代十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