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此人是康熙前期名臣,若非早死,地位和成就不在明珠和索额图之下

2020-09-26新闻18

康熙晚年虽然安于享受、对臣子过于宽容,以至于给继位的雍正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但是早年的康熙励精图治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康熙一朝共六十一年期间名臣辈出,比如索额图、明珠、马齐、李光地、张廷玉等等,其中有一人他是康熙朝前期的名臣,为康熙撤藩立下汗马功劳却过早去世,此人若非早死,成就和地位当不在明珠和索额图之下,他就是马齐之父户部尚书米思翰。

此人是康熙前期名臣,若非早死,地位和成就不在明珠和索额图之下

米思翰出自满洲八大姓的富察氏,是满洲镶黄旗人,祖上虽然没有十分显赫,但曾祖旺吉努也是努尔哈赤的从龙之臣,1667年康熙亲政后米思翰被擢升为礼部侍郎,康熙八年(1669年)又被提拔为户部尚书,位居议政大臣之列(议政大臣制度在清朝前期风光一时,康熙亲政后逐渐被削弱)。

此人是康熙前期名臣,若非早死,地位和成就不在明珠和索额图之下

米思翰在康熙前期主要有两大功勋:第一,康熙亲政前和亲政早期,朝廷对地方财赋有个不成文的惯例那就是各省财赋在地方藩库,支配权在各省布政使手上,这样难免就有截留最后收归国库的就会大大减少;米思翰出任户部尚书后发现了这一弊端,于是奏请将各省俸饷诸经费先押解入京收归国库,此举将勾稽出纳权尽属户部,大大充实了中央财赋收入。

康熙十二年(1673年)朝廷为是否撤藩争论不休,不少大臣认为朝局刚刚稳定,撤藩军费开支太大难以承担,米思翰不仅力主撤藩,而且掷地有声的说:“军需浩资,内外协济,足支十年,无可他虑。”米思翰有此底气正是因为他此前的财政收归中央的举措使得国库充盈,有此财力支付军费开支,《清史稿》称:“米思翰赞撤藩之议,绸缪军食,足以支十年,知定谋有由也。”可以说米思翰是一位相当合格的户部尚书。

此人是康熙前期名臣,若非早死,地位和成就不在明珠和索额图之下

米思翰另外一个功勋就是当朝廷确定撤藩时,不少朝臣建议就近调动绿营兵马抵御三藩,而不动用战斗力更强的八旗铁骑,关键时刻也是米思翰提出:“贼势猖獗,非绿旗兵所能制,宜以八旗劲旅会剿。”,康熙深以为然:“所以遗王等者,非谓诸将才能不足,念诸王贝勒皆朕 亲,指挥调试无可牵制,守御征剿,足增威重。”

撤藩初期三藩实力强劲,兵锋所指一路北上,如果不是户部尚书米思翰财力上的保证和在他建议下动用八旗劲旅,康熙想要平定三藩绝非易事,至少难度要大得多,所以米思翰在平定三藩上可谓是居功至伟。

此人是康熙前期名臣,若非早死,地位和成就不在明珠和索额图之下

可惜的是米思翰病逝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年仅四十三岁,康熙为此惋惜不已;米思翰去世前是户部尚书,同一时期明珠是兵部尚书,索额图为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事,三人地位差不多,以米思翰在撤藩中的巨大功劳,如果不是早死的话,即使不能做到明珠和索额图那样权倾朝野,至少在地位和成就上不会在两人之下。

有一个例子似乎能说明这一点,米思翰的儿子马齐在康熙和雍正两朝备受重用,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保等要职,能力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未尝不是康熙念及米思翰的功勋而对马齐加以重用。

#清朝#康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