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王之涣在在鹳雀楼的楼顶写下了千古名句。现在人们来到鹳雀楼,也一定会登楼远眺,感受“黄河入海流”的意境。
黄河河面宽阔,虽然并不汹涌,但也有一种涛涛向前的气势。如果天气好,可以看到河对岸的华山。到傍晚的时候,就能欣赏到“白日依山尽”的风光。
这些是我们和古人看到的同样的黄河。那么,现在黄河边有什么不一样的变化呢?
从浮桥到动车科技让交通更便利
在王之涣登楼时,可以看到黄河上的一座大浮桥——蒲津桥。这是当时连接黄河两岸,最重要的通道之一。古人从这里去长安,可能要走上好几天的时间。
现在跨越黄河,是一座座铁路桥。还有动车线路连接山西和陕西。从鹳雀楼乘动车跨越黄河到西安,只需要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非常便捷。
就在鹳雀楼不远处的古渡口蒲津渡,出土了唐代铸造的大铁牛。这些大铁牛是固定浮桥用的。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铸造工艺,可以说是唐代的核心科技。
现在,咱们不但有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动车的一些核心部件也产自这里。不少都是自主研发的,在世界上具有领先水平。可是说是我们现代的核心科技。科技的发展,让交通的便捷“更上一层楼”。
四季水果 四海飘香
从鹳雀楼顶放眼望去,黄河边沃野千里。这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传说嫘祖养蚕,后稷稼穑,我国最早的农业活动就发生在这里。难怪前几天,中国农民丰收节就将主会场放在了山西运城。
现在,黄河边种的东西和过去不一样了。很多人印象中,山西盛产小麦、杂粮。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全国有三分之一的浓缩果汁,都来自山西运城。
有苹果、冬枣、葡萄、酥梨。可以说,北方的水果品种运城基本都有,一年四季都有水果丰收。
近年来,当地通过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扩大果园的规模。水果产量和过去相比翻了一倍多。
还通过各种技术,让水果的品质“更上一层楼”。比如,当地有名的冬枣。使用现代化大棚种植,还改良了土壤的有机质。产出的冬枣皮薄肉脆,糖度可达33%。不但在国内很受欢迎,还远销国外。
运城的水果出口量,占到了山西全省的80%以上,发往全世界68个国家和地区。古人可能吃不到的本地水果,现在外国的朋友也能吃到了。
点亮传统文化 增收更上层楼
一首《登鹳雀楼》,形成了对黄河共同记忆,从古到今都吸引着人们来到这里登楼游览。
其实在山西,这样的大型文化IP还有很多。山西省的国家级文保单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比如,《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梨花小院,收藏有珍贵元代壁画的永乐宫等,都在黄河岸边。现在你来山西旅游,不但可以看古迹,还能欣赏到各种精彩的民间文化。
这段表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城的绛州鼓乐。在多方助力下,这种传统艺术不但被保护了下来,还登上了春晚舞台,到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外进行演出。
这几年,山西利通过文化保护,打造核心景区,完善配套设施,推出黄河文化之旅等方法,吸引游客前来,也让山西省近五年的旅游收入,达到了年均增长23.5%。
(编辑 田宏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