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桥一村党支部在对有着30年历史的小区非机动车棚改造的过程中,建立了党支部解决“难事”、网格解决“小事”、党员及志愿者解决“琐事”的工作机制。
当记者迈过程桥一村非机动车棚的大门,警报装置就响了,“请注意!您已进入监控区域。”小区车棚虽然是开放式车棚,但是依靠“人防”+“技防”模式的维护管理,非机动车棚停放井然有序,小区内私拉电线充电的现象几乎看不到。车棚内各项设备都按照标准设置,智能监控、消防喷淋、智能充电器等智能设施一应俱全。据居委工作人员介绍,程桥一村即将于今年国庆之后进行精品小区改造,到时,小区里这个有着30年历史的非机动车棚也将进行“换装”,加强设备功能的同时,提升小区整体环境。
据了解,早在两年前,该车棚就已更新改造过一次,居民区通过车棚改造实践,建立并完善了党支部解决“难事”、网格解决“小事”、党员及志愿者解决“琐事”的工作机制,对小区之后各项自治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作用。
程桥一村非机动车棚在改造之前,车棚屋顶的彩钢板锈迹斑斑,棚内堆放了不少杂物,看起来脏、乱、差,加上车棚设备陈旧无法充电,居民为了给电动车充电乱拉“高空飞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经过居委、物业、社区民警的提醒,居民们当下会配合把线收起来,也有居民提出,希望车棚里安装充电装置。”程桥一村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蒋佳艳说。
了解到居民们的诉求后,程桥一村党支部、居委会和小区物业咨询了充电桩安装公司。据安装公司介绍,安装充电桩有几项要求,首先车棚内要安装消防喷淋系统、安装监控探头,其次车棚必须是全封闭的,屋顶、墙面要使用防火材料。
那么,改造非机动车棚涉及的拆哪些,怎么拆,建哪些,怎么建,选材质,怎么选,费用如何平摊,如何做通居民工作?这些问题一一摆在了居委干部的面前。
于是,程桥一村党支部通过组织动员社区党员及小区志愿者商议小区事务、解决各类居民诉求,建立起了党支部解决“难事”、网格解决“小事”、党员及志愿者解决“琐事”的工作机制。在居民区有条不紊的规划下,居民们充分并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先后共提出了合理化建议10余条,进一步完善了非机动车棚改造工程规划设计。
其中,“三级网格”发挥了主动靠前的协商作用,积极调研、倾听民意,深入基层探民心,做了大量群众工作。一级网格即居民区,通过小区四位一体会议,由班子成员主动与物业、业委会进行联系协商。二级网格即居委会块长,通过入户走访居民家,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听证会,广泛征求群众建议,与对改造工作提出疑问的居民,共同分析现状、疏解堵点、详细解读。通过一系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育化人心的工作,做到“百分之百入户、百分之百调查、百分之百反馈”。三级网格即楼组长,通过群众议事会,楼组长充分了解掌握楼内居民的意愿,及时做通、做顺居民思想工作。
因自治经费有限,居民区党支部通过“四位一体”会议协商,大家一致同意,物业负责消防喷淋系统的安装费用,业委会负责监控探头的安装费用,街道负责更换屋顶及墙面安装防火材料的费用,保证项目顺利开工。2018年7月,车棚改造项目顺利竣工,改造完毕的车棚安装了智能监控、消防喷淋、智能充电器,车棚和围墙改建大大改善了社区环境面貌,小区私拉电线充电的现象明显减少。
据了解,程桥一村非机动车棚内长期停放了近60辆非机动车,非机动车棚改造好以后如何规范管理?在居委会和物业的配合指导下,为居民们制定了非机动车停放规则和收费标准:自行车每月停车费7元,电瓶车每月停车费为15元。考虑到老旧小区,使用电子门禁不方便,各方商议后,非机动车库由物业管理,加强非机动车库清洁卫生管理,做好日常保洁巡查,保证停车安全和环境整洁。
居民区改造一个非机动车棚,听起来似乎是小事一桩,但真正推行起来,涉及社区各方利益主体,磕磕碰碰、引发矛盾之事难免发生。居民区党支部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从小区居民楼前楼后的大事小情入手,将改造工作中的“拆、改、建、用”等多个环节进行协商论证,让居民有序参与社区事务、有序监督和评价政府决策,在小区家门口真正做到了还权于民。
记者:张一帆
编辑: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