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墨池记〔宋〕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 中华书局墨池记排印本

2020-09-26知识5

古代的万卷书相当于现在多少本? 过去,制作书籍无非两种材料。绢帛的价格太高,不适合。所用者也就是竹木制简。以竹简为例,每片最多只能写10字至15字。而一卷书多不过30片竹简,剔除空格,分段造成的缺额,每卷竹简不超过270至280字。这个数量只相当于今天小半页书的所容。印刷出来的书籍,每面约是1000多字。那么一万卷书的总容量只大约3000面,以200至300面为一本书,只约10至15本书。

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墨池记〔宋〕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 中华书局墨池记排印本

谁能给我一张古典文学书目?精华的 先秦:诗经里的《国风》,“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秦汉:《史记》的列传,《项羽本纪》、《信陵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匈奴列传》、《货殖列传》、《太史公自序》。以上是史记十大名篇。三国两晋南北朝:三曹的诗文。唐宋:不用说了,1、唐宋诗词。2、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韩愈:《师说》、《祭鳄鱼文》、《祭十二郎文》、《进学解》柳宗元:《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他的永州八记都值得一读。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木假山记》《名二子说》《张益州画像记》苏轼:《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苏辙:《黄州快哉亭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读孟尝君传》《伤仲永》曾巩:《墨池记》《醒心亭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秋声赋》《五代史伶官传序》当然还有王勃。元代:主要是元曲和杂剧。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

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墨池记〔宋〕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 中华书局墨池记排印本

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墨池记〔宋〕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 ①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②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③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下临溪水,名叫新城。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难道真的是这回事吗?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化吗!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深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

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墨池记〔宋〕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 中华书局墨池记排印本

无城镇的基础设施 无为米公祠为北宋书画家米芾于崇宁三年(1104年)知无为军时所建,原名宝晋斋。从嘉庆《无为州志》“墨池图”可以看出,昔日无为米公祠规模较大。2001年8月,无为县政府通过政府拨款、发动社会各界赞助等方式,启动米公祠修复工程。根据典籍所存之《墨池图》,现已恢复聚山阁、竹深处等景观。一期工程己于2006年9月底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米公祠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遗存”上。一是米芾崇尚晋代书法,他收藏晋人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墨迹后,自题斋名—宝晋斋。现这里收藏了晋唐以来历代名家碑刻150余方。宝晋斋原碑刻己无存,但1960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了宋拓十卷本《宝晋斋法帖》。现藏碑刻一部分是后人摹刻,一部分是从民间征集所得之碑,主要部分来自曾任四川总督刘秉璋后人刘体仁家“有裴斋”之私藏碑刻。现无为县文化部门选拓宝晋斋现存碑刻中的精品,如米芾篆书《宋真宗御制文宣王赞》、楷书《李公嶙阳关图》、赵孟頫\\行书《武侯出师表》等,已陆续印行《宝晋斋碑帖选》1—3辑。二是米芾好石成癖,他每天袍笏揖拜的—拜石(又名石丈)。《宋史·本传》载:“米元章,守濡湏时,闻有怪石在河濡,莫知其所来,人以为异而。

#王羲之书法#王羲之#中国古代史#曾巩#柳宗元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