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日惠州网
我市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暑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资料图片)惠州日报记者朱丽婷 通讯员聂金玲 摄
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美丽乡村犹如“世外桃源”,志愿服务“遍地开花”……金秋时节,风清水长。走进惠州城乡的每一个角落,一股股浓郁的文明气息扑面而来,随处都能感受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来的新活力、新气象。
彰显时代价值引领,凝聚精神文明合力。2018年8月,自惠州博罗被列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县以来,坚持高位谋划、守正创新、立破并举,促进博罗县首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惠东县列入第二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龙门县、惠城区列入广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县(区),不断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以点带面深入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域覆盖。
纵横贯通
志愿队伍体系化,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
目前,全市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257个,其中实践中心5个、实践所53个、实践站885个、实践点314个,还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2580支,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万余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惠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以志愿服务为依托,更因志愿服务而出彩。
以打造“好人之城”为目标的惠州,志愿服务蔚然成风。从单枪匹马捞尸救人到有了自己的防溺水宣传队伍,惠州市志愿者救捞队队长赵喜昌把雷锋精神传播到了东江两岸;十年公益路程,惠州市曙光公益协会会长欧海燕结识了越来越多的同伴,将关爱残障、孤贫、留守儿童等项目越做越专业……
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惠州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纵向方面,建立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县志愿服务协会、镇(街)志愿服务队和村(居)志愿服务站点四级联动的志愿服务体系,引导群众通过社区注册、单位注册、网上注册等多种形式加入志愿服务队伍。
横向方面,以志愿服务总队牵头,鼓励发展“乡土化+专业化”的“1+37+N”志愿服务队伍,力求志愿服务队伍多元化。如博罗县形成了以“好人宣讲队”“红色宣讲队”等“1+10+N”宣讲队,党员志愿服务等19支专业志愿服务队,18支镇(街、管委会)志愿服务分队,以及9支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网络。龙门县探索构建“1+6+N”志愿服务网络,在总队带领下打造6支专业服务队,各乡镇因地制宜成立3~5支特色志愿服务队。
目前,我市共有注册志愿者逾108万,注册志愿服务组织5776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33552个。这组数据意味着,在惠州,每四五个人就有一个是志愿者。走在惠州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个个头戴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活跃在人群中间,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通过‘排兵布阵’,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先行的‘矩阵’全面铺开。”市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257个,其中实践中心5个、实践所53个、实践站885个、实践点314个,还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2580支,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万余场,实现县(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领域全推进,全方位助力惠州文明创建。
需求导向
志愿服务项目化,推动文明实践入户走心
探索建立以需求导向和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全链条构建群众“点单”、部门“派单”、志愿者“送单”、群众“评单”的“菜单式”文明实践运作模式,持续刷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今年7月底的一天,在博罗新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5岁的赖培仁做了艾灸和按摩,膝盖的酸痛舒缓不少。在他身边,还有不少村民在等着接受志愿者们的服务。“不用出门,医生上门。”赖培仁高兴地说。
博罗县博艾志愿者协会会长石中华介绍,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健康乡村行活动”已经惠及上万人。“志愿者和县中医人才参与志愿服务,以义诊、宣讲等形式,弘扬中医文化,助力全民健康。”
其实,志愿服务的背后,折射的是“民呼我应”的理念。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不管是开展理论宣讲,还是文明新风培育,只有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挥出最大实效。为此,探索建立以需求导向和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全链条构建群众“点单”、部门“派单”、志愿者“送单”、群众“评单”的“菜单式”文明实践运作模式,持续刷新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在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新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志愿者讲师正为上东村民们生动地讲述着垃圾分类课程。“现在村民只要根据‘菜单’来‘点菜’,志愿服务队就会把相应服务送到家门口。”上东村村民刘大叔说。
在博罗,“百姓宣讲”活动日益丰富,从房前屋后卫生到乡村振兴,从农业种养技术到脱贫攻坚……一批来自基层的“田教授”“土专家”“农经理”,分享真人真事真情实感,以身边真实的故事、人物的经历反映出新时代普通人的良好精神风貌,用小故事反映大主题,推动理论宣讲入脑入心。
一进入“惠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公众号,里面有“资讯学习”“活动点单”“志愿队伍”“实践站点”等多个功能栏。点击“活动点单”,市民群众可以提交个人需求建议,相关部门将根据需求建议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
村民对农技需求多,就派出农技人员送技术下乡;留守儿童多,就开设“四点半课堂”、周末公益课堂等关爱他们;长期卧床不起的人员出门不便,就组织家庭医生团队及志愿者到各村(居)义诊、义剪……惠州通过“民呼我应”的“点单式”志愿服务,真正做到“人在哪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同时,惠州积极推广“社工+志愿者”的活动方式,引入社工组织,以专业社工引领志愿服务,有效提高了志愿者的专业化服务水平。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包罗万象的惠民活动,蔚然成风的善行义举……如今,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文明印记,推动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创新机制
资金来源多元化,确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长效开展
为提高社会影响力,增强活动吸引力与群众参与度,惠州文明实践资金融合采取财政扶持与社会共建双向互动、共建共管共促共享的新模式。
参观广东航天农业科技生态园,领略科技进步发展带给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变;“重走长征路”,通过步行约2.5公里的模拟线路,体会长征精神……8月17日,一场游学活动在博罗县湖镇镇的广东航天农业科技生态园举行,来自观音阁镇和杨村镇的160多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成为首批参加游学活动的儿童。
此次游学活动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的扶持项目,为更好做好困境儿童的关爱帮扶工作,不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博罗结合当地困境儿童的实际情况,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假期游学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以三至六年级学生为主,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品学兼优的学生优先。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长效开展,是保持文明实践生命力的关键。为提高社会影响力,增强活动吸引力与群众参与度,惠州文明实践资金融合采取财政扶持与社会共建双向互动、共建共管共促共享的新模式。
一方面,以财政资金为种子,支持龙门县540万元、博罗县330万元、惠东县320万元、惠城区120万元、仲恺高新区20万元。另一方面,指导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立基金,吸引撬动社会资金投入,拓宽文明实践基金的资金来源渠道,为可持续推进文明实践工作提供“蓄水池”和“活源泉”。
2019年7月,博罗率先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基金来源主要包括各级财政支持的“种子资金”以及企业支持的“公益资金”等,随后的近一年时间里,博罗在“摸着石头过河”中不断完善基金的建设和运营路径。今年7月,为解决基金挂靠慈善总会凸显的“平台不专、渠道不畅、活力不足”等问题,博罗在市民政部门注册成立“2.0版本”的文明实践基金会,选聘热心公益的社会各界人士组建基金理事会、监事会,让基金会实现实体化运作,并制定实施相关规章制度,让基金运行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据了解,博罗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主要用于扶持公益创投项目、应急性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志愿服务专业化培训等,特别是对群众需求比较强烈的志愿服务,基金统一以项目化的形式进行精准扶持,目前已扶持精品项目105个,涵盖理论宣讲、文化惠民、便民服务、文明时尚、邻里守望等领域,面向城乡全覆盖,累计服务群众达60万人次。
“接下来将升级打造‘3.0版本’的‘公募型基金会’。”博罗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通过常态化募集社会爱心资金,以众筹方式精准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扩大文明实践基金的影响力。
无疑,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推动志愿服务从“大水漫灌”变为“细水长流”,常态长效、务实有效开展,为惠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助力文明创建提供了坚强保障。
成风化俗
实践活动品牌化,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惠州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席盛宴送到基层并得到群众的认可,树立了乡土文化自信,增强了群众归属感,形成了践行文明、成风化人、向上向善的“风向标”。
“作为上青村村民,要传承发扬老祖宗勤劳、讲大局的优良传统,不要为一些小事过于计较眼前利益、个人得失,从而影响集体利益,甚至阻碍村里的发展大计。”日前,惠城区芦洲镇在上青村启动“新时代乡贤助力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系列宣讲活动,首场“乡贤讲堂”开讲,活动采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邀请外出乡贤回乡开讲堂,传递乡风文明正能量。
“一首首带着泥土芬芳、浸染时代气息的村歌,或高亢嘹亮,或婉转动听,唱出了惠州乡村振兴的美丽乐章,传达着广大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赞美。”这是博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生动样本。
惠东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深入基层,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内容,通过开展文艺轻骑兵下乡、“草根名嘴”百姓巡讲、组建惠东艺术团繁荣发展惠东渔歌及客家山歌等形式,以及举办广场舞大赛、钢琴演奏会、新年交响音乐会、原创作品音乐会等,让广大民众在家门口乐享一道道“文化大餐”。
惠州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席盛宴送到基层并得到群众的认可,树立了乡土文化自信,增强了群众归属感,形成了践行文明、成风化人、向上向善的“风向标”。
乡贤讲堂、科技讲堂、绿茵讲堂、榕树讲堂、球场讲堂……随着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架构日趋完善,文明实践工作在城乡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日前,芦洲、江北、汝湖、水口等镇(街)更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阵地,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开展宣讲培训等活动,因地制宜打造出一张张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讲堂品牌,成为引领文明乡风、活跃社区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博罗县目前已形成家风家教传统文化宣讲、为美丽乡村谱写一村一歌、惠民服务进小区、中医义诊养生、科普实践自由行、教育义工团志愿服务、泰美车村宗祠文化等20个文明实践活动项目。
特别是全市上下精心组织的“中国梦·乡村美·庆华诞”惠州市乡村男子篮球联赛,充分融入“三农”元素:场地是农村球场;球员是农家子弟;观众是农民朋友,近3000场次活动让群众唱“主角”,掀起群众性文体活动热潮。
与此同时,惠州各文明实践站纷纷推出本地乡土味十足的农家文化项目,如惠东渔歌、吉隆舞龙、平海舞鲤鱼、龙门舞火狗、小金口麒麟舞、博罗龙华大鼓、客家山歌、惠城李家拳、姚村少年篮球操、惠阳客家女服饰展演、大亚湾渔家婚俗以及龙门农民画展等。从群众“看戏”到群众“唱戏”,让农民群众走上前去,亮相舞台,自己编排,自己表演,表达属于老百姓自己的欢乐和喜悦心情,真正让文明实践活动充满浓浓的“家乡味道”。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随着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化,不仅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引领着乡村文明新风尚。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欧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