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胡道静的人物生平 认识古籍版刻与藏书家

2020-09-26知识9

为什么《道德经》版本会出现异同? 嗯,因为有人坏,不想好东西流传也有人自己理解真正的好东西肯定会受到磨难能留下来就有留下来的原因和氏…

胡道静的人物生平 认识古籍版刻与藏书家

古籍作伪手法有哪些? 1.伪改书名、著者以充罕见之书过去的藏书家选择善本书时,罕见之书是一条重要的标准。书贾利用藏书家以稀为贵、奇货可居的心理就剜改书名、著者,伪造罕见的书。如杜氏《通典》二百卷,明嘉靖十七年王德溢、吴鹏有刻本。因为唐杜佑撰的《通典》流传较广,倘若以原书真实面貌出现,对藏书家不会有多大吸引力。书贾就将书名剜改为《国史通典》,同时剜去题下杜佑的名衔,加印“南宋礼部尚书锡山郡宝国贤撰”字样,序文也作删改,还在书名和著者剜改的地方钤了“南京翰林院印”和季振宜的藏书印,以掩饰剜改的痕迹,经过这样的剜改,就成了罕见的奇书乐。元刻明修本《晋书》,书贾动手剜改了书名,称为《两晋人物传》,并伪题“无锡王达撰”。这样一改,使人感觉书名既冷,著者亦奇,比大家熟知的二十四史之一的《晋书》更容易吸引某些藏书家的注意,大可收到射利的目的。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是地理方面的名著,书贾为了制造罕见书的假象,把书名改为《游名山记》。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很需要引起警惕,切不可一见假造书名、著作不见各家著录便认为奇货可居,故应谨防受骗上当。2.增删刻书牌记古书中的牌记是考证一书的出版人、出版地和出版年代的重要。

胡道静的人物生平 认识古籍版刻与藏书家

为什么《道德经》版本会出现异同? 1:谢邀。一个汉字的形、音、义,总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其中有一些本来是「错的」,却因为用的人多.

胡道静的人物生平 认识古籍版刻与藏书家

为什么《道德经》版本会出现异同? 谢邀。一个汉字的形、音、义,总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其中有一些本来是「错的」,却因为用的人多了…

为什么《道德经》版本会出现异同?

《梦溪笔谈》的简介 宋 沉括《梦溪笔谈》沈括是一位北宋科学家,他博通多艺,但他的著作大多佚失,现存《梦溪笔谈》和《良方》等数种。他所进行的研究十分广泛,计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而《梦溪笔谈》更是他毕生的研究科学结晶,此书共分三十卷。属自然科学的条文有二百多条,约占三分之一,其余皆为社会科学。全书分十七类,计有:故事、神奇、异事、谚谑、杂志、人事、辩证、乐律、象数、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药议。沉括在物理学上的研究成果显著,他主要的贡献在磁学,光学,声学等领域在磁学上,书中谈及指南针的偏向问题,这是世界上有关地磁偏角的最早记录,他指出指南针是由人工磁化而成,并讨论了指南针的四种装置法,在光学上,沉括透过观察实验,对小孔成像,面镜、面镜成像;及镜的放大和缩小规律作出了具体的说明 他也研究过西汉透光镜的原理,也作过一番科学研究,在声学上,沈括曾剪小纸人作实验,利用纸人在琴上的跳动来显示声音的共振现象 在化学方面,他研究鄜延境内的石油矿藏和用途,注意到石油资源丰富,而\"石油\"一词更是他首先使用的,在地理方面,他利用流水侵蚀的学说和对海陆变迁的科学解释,阐明了雁荡山峰和华北平原形成原因,在历法。

胡道静的人物生平 读于武进顾1927年,道静先生十五岁时就读于武进顾实先生任教的一所学校,老先生讲授《汉书·艺文志》,旁引博征,深入浅出,引起了他对乾嘉学派考据之学的兴趣,因此,又在怀琛先生和朴安先生的指导下学习古文字学和校勘学,圈读《国朝汉学师承记》,同时,又潜心攻读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阮元主持的校勘班子利用那么多的不同版本互勘异同、发现问题的事实,使他认识到要校理古籍,不掌握版本学和谙熟每种古籍的版本情况是不行的,于是,要发奋于这方面的学习和探索。他家藏有一部商务印书馆印行的《四部丛刊》,他把这部“网罗善本,景印留真”的大丛书作为揣摩版本学的津逮。考入上海持志大学1928年,道静先生插班考入上海持志大学文科国学系。从此,他在系统深造的同时,广泛从师而学。1929年,道静先生拜父亲和伯父的至交、版本目录学海宁陈乃乾先生为师,进一步学习版本学、目录学,以及整理和影印古籍的专门知识。其时,朴安先生与一些学者组织了名为“中国学会”的学术团体,乃乾先生亦是会员,学会每两月有一次集会,道静先生作为“小会员”,借此机缘得以饱聆老师宿儒的高论。乃乾先生论版本之学,别有一番心得。他反对“玩物丧志”,主张实际效用,。

黄裳的藏书家 对读者来说,黄裳也许只是著名的散文家,但业内人士都知道,黄裳老先生是藏书界的泰斗。“黄先生喜好收藏明清版本的古籍善本,像是明刻本、清刻本等等,在这方面他是国内一流的。陈子善说,“黄先生不仅仅是藏书家,还是版本学家,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黄先生就做到了。你看他写的书就知道他有多少藏书。黄先生出过很多文集,介绍他的藏书,从怎么得来的,到版本考证等等,他做得非常细致。年轻时候的陈子善,经常登门向黄裳老先生求教。“我跟他认识了三十年,以前经常向他请教书,我做周氏兄弟研究,他对此也多有关注。我年轻的时候,每个星期天去旧书摊买旧书,他就经常问我买了什么书。其实我买的书都太普通了,入不了他的法眼的。由于经常拜访,陈子善对黄裳的书房印象颇深:“我还记得他没搬家之前,那个房子比较小,他的饭厅、客厅里全部是书,都堆到了天花板,所以不论哪里都是他的书房。但是他把书整理得很好,都拿牛皮纸包着保护着,是非常爱书的人。黄裳老先生藏书无数,而他最为得意的一本藏书,是他自己写的《锦帆集外》。“这本书是巴金文化生活出版社给他出版的,后来他自己印了一部线装本,他非常得意啊,那是唯一的一部,孤本。

#梦溪笔谈#文化#黄裳#读书#道德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