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石油报
“上半年,我们仅用了690台钻机就完成了以往1000台钻机的工作量,减少了重复洗井、搬迁的二次投入,‘抠’的是时间,节约的是成本。”
提到专业化重组带来的变化,中国石油东方物探钻井工程中心二队队长张战表示,以往“短、平、快”的施工组织模式,对钻井峰值作业能力投入要求高,峰值作业时间短,难免造成单井成本增高。而今,摒弃了“人海战术”,“量米下锅”成为钻井工程中心“捂住荷包”的重头戏。
1 进度退两步 效率进一步
2020年,按照“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西南物探分公司启动了以“组织架构扁平化、工程服务专业化、生产资源集约化”为主线的改革调整,加快转换发展动能,持续提升竞争实力。
作为此次专业化重组单位之一,新成立的钻井工程中心充分发挥专业化优势,加速推进钻井工序管理方式转型升级,工程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各项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
往年,钻井中心空气钻机和水冲钻机使用占比是7:3。而今,水冲钻机成了主力,占比为7。
短短6个月时间,已有20%的操作手从空气钻转型为水冲钻,达到了复合型操作岗位的新要求。
“以前,靠进度要效益,现在我们是向班组管理要效益。这个弯,我是今年在枫顺场项目施工中有过‘教训’才转过来的。现在,我清楚了1+3模式就是一个机长带三名辅助工,大家各尽其责,才能发挥攥指成拳、合力止损的效果。”
凭能力当家。苏生伟作为队上的青年骨干班长,5月初主动请缨,带领4个攻坚机组率先深入无人区施工。
按照以往模式,他安排4个机组各上一条测线,并提出每个机组每天完成至少1.5口井的“硬性指标”。
结果不到一周,有三个机组为了赶进度,前期“用力过猛”,后期“有心无力”,导致钻井效率持续走低,工作量不进反退。
参加中心小单元建设1+3管理培训后,苏生伟重新调整人员分工、钻井进度,班组4名队员各尽其责,工作井井有条。
一个月下来,钻井进度在35个小班组里排名第二。
两个月下来,他以172口井的高效率为小机组捧回了51600元的收入,4名组员乐开了花。
“现在,项目结束后,作业班组拿到的不仅仅是排名分值,而是一份包含合格率走势、标准化现场检查、安全环保评级、综合能力评价以及改进建议的‘诊断报告’。而这些工作得力于1+3最小作业单元模式,没有这些,我可不敢做机长。”
28岁的90后班长张辰,在班组实现了“分工不分家,考核有对象,责任有追溯”,从源头上遏制了小单元管理的“空心化”。
仅上半年,钻井工程中心完成的13个采集项目钻井任务,均紧扣计划书时间完工,野外生产施工各环节“节奏均衡,无缝衔接”,川渝地区28万余口井位一次性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这个数据得来不易。
2 科技高一筹 管理强一手
“钻井‘天眼’,不但可以查阅井位完钻信息,还能够查看完钻井位置与测量标记的相对位置关系照片,质量管控完全放心。”生产技术室赵栋介绍说。
为进一步规范生产运行管理模式,实现从区域化管理到跨片区“大专业化”管理的快速转换,钻井工程中心对中心、工程队、作业班等各级管理界面进行了全面梳理,班子成员深入各项目施工现场,就钻井信息化生产指挥平台的运行模式、操作方法等与施工组、作业班长、操作手等进行交流探讨,诞生了第一代“钻井信息化生产指挥平台”。
通过“数据云平台”,使得野外生产信息传递更加及时,施工信息更加直观,生产数据的统计更加智能精准。各级管理层在生产决策的制定方面更加精准高效,质量控制透明化,实际操作简单化。
“现在好了,想随时了解每个机组的钻井进度和质量,只需要打开手机上的钻井信息化平台,全都一目了然。全队乃至整个钻井中心每一台正在生产的钻机,哪怕掉了一颗螺丝钉都能马上知道。我们也不用再每天熬夜加班人工收集和统计数据了!”
谈到“钻井信息化生产指挥平台”在黄草峡三维项目试应用成功带来的好处,从此不再通宵达旦统计工作量和查看质量视频的技术组长蒋昆,感触最深。
“在蓬溪项目,我们根据平台可以完全了解到每口井位的情况。以往需要现场核对、勘查的所有问题,现在在平台上一目了然。‘天眼’给我们提供的帮助,显而易见!”
物探钻井一队蓬溪项目钻井组长唐静提及‘天眼’,赞不绝口。
与此同时,钻井中心以“胡勇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在钻机工艺技术创新上更具专业基础,新型水力轻便钻机、砾石钻机、气水两用钻机系列新装备、新工艺的陆续推广运用,有效提高了“人机合一”的工作效率。
3 着眼远一些 格局宽一点
“省下来的钱要花在刀刃上,花在长效收益上。”钻井工程中心党委书记米鸿说。
汶川地震灾害后,四川江油市西北部海拔千米以上的区域变成了无人区。30多公里废弃公路的自建,确保了枫顺场项目80余台钻井直抵无人区腹地,并提前14天开钻,同时也为后续的勘探项目打通了一条直通道。这钱该不该花?
无人区中,70多处峭壁陡坡消耗了12000多米保险绳,搭建了41座木桥和云梯,确保人员设备在绝壁上安全进行高陡搬迁。这钱能不能省?
无人区里建立的5个物资供给点,成为作业人员唯一的食宿驿站,也为后序施工提供了衣食住行先决条件。减少了兄弟单位的二次投入。能不能有?
191天,钻井工程中心班子成员和相关部室人员扑下身子深入施工现场,跟班作业,对各项目实际生产时效、油料材料消耗等进行实地调研,为人工成本、油料材料成本的确定,采集了详实的第一手参考数据。
4月,完成了建章立制、绩效考核、调岗变薪等规定动作。
5月,分片区完成了大川中一带的地形、岩性、井深等分类测算的单井定额成本系统,实施了单井定价;由工程队组建的“尖刀班”和队部直属季节工作业单元,对无人区困难地段攻艰啃硬,抑制承包商价格,形成示范效应,提高了全员的作业能力。
6月,选培有实力、讲信誉的承包商,构建了长期战略合作、互利双赢的良性发展关系。4名承包商和23名季节工拉入了黑名单库,54名季节工列入了骨干季节工培养名单。
......
自3月18日成立以来,钻井工程中心已累计安全生产167.86万工时,组织完成27万多个设计井位,合格率达99%以上,安全质量全面受控,资源配置更加集约化,工序作业能力显著提升。
伴随着标准化建设的精准发力,钻井工程中心各项工作正在向着更加科学、更加规范的方向持续迈进......
图文:刘天狐 刘君
平台编辑:王聪 李博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