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型号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2020-09-25知识12

紫外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区别是什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4.2.2.1 单光束分光光度计其光路示意图如图4.7所示,经单色器分光后的一束平行光,轮流通过参比溶液和样品溶液,以进行吸光度的测定。这种简易型分光光度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维修容易,适用于常规分析。国产722型、751型、岛津UVmini-1240型等均属于此类分光光度计。4.2.2.2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其光路示意图如图4.10所示,光源发出的光经单色器分光后,经反射镜(M1)分解为强度相等的两束光,一束通过参比池,另一束通过样品池,光度计能自动比较两束光的强度,此比值即为试样的透光率,经对数变换将其转换为吸光度,并作为波长的函数记录下来。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一般都能自动记录吸收光谱曲线。由于两束光同时分别通过参比池和样品池,因而能自动消除光源强度变化所引起的误差。这类仪器有北分瑞利UV-2200型、北京普析通用UV-1901型、岛津UV-1800型等。图4.10 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原理图M1、M2、M3、M4—反射镜4.2.2.3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其基本光路示意图如图4.11所示,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被分成两束,分别经过两个单色器,得到两束不同波长(λ1和λ2)的单色光,利用切光器使两束光以一定的频率交替照射同一吸收池,然后经过光电倍增管和电子控制系统,最后由。

可见分光光度计与紫外分光光度计有什么区别?以及各种部件的区别? 区别:1、可见分光光度法事基于2113物质对可见光的吸收,紫外是5261基4102于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而的。2、光源不同:可1653见用钨丝灯,紫外用氘灯。3、吸收池不同:可见的吸收池由玻璃制成,紫外的由玻璃制成。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的范围大些,由于各种不同光波发射的灯管不同,紫外和可见光所用就不同。一般紫外分光光度计量程在200nm->;500~600nm间(包括部分可见光);可见分光光度计在340nm~1000n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就可以调节200nm~1000nm了。扩展资料1、分光光度分析就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它是带状光谱,反映了分子中某些基团的信息。可以用标准光图谱再结合其它手段进行定性分析。2、紫外分光光度计,就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紫外分光光度计可以在紫外可见光区任意选择不同波长的光。3、物质的吸收光谱就是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吸收了入射光中的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量,相应地发生了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和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因此,每种物质就有其特有的、。

不同型号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测量同一溶液时的最佳波长是一样的吗? 722型的波长允许误差是±2nm,UV-260应该是±1nm~±3nm,只要获取的最佳波长在这个范围内就是准确的,不一定完全相同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这是你还没有完全理解双通道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其实最根本的原理同普通的分光光度计是一样的,为什么设置双通道,是因为其中一个通道是拿来放空白样的,也可以说是参比样.操作的时候,首先是将两个比色皿都充满空.

测抗生素用什么型号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这要看他的化学成分2应该是所有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都是一样的原理,所有都是可以的.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能测哪些指标 每种物质就有2113其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5261根据4102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征波长处的吸1653光度的高低判别或测定该物质的含量,这就是分光光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因此可以适用这个原理、并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光谱检测范围的物质都可以使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药物分析:《国家药典》可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的药品,适用于药品检验、药物分析、制药等行业。生命科学:DNA、蛋白质的浓度。农牧渔:农药残留检测、作物成分检测、兽药检测、饲料检测、化肥检测、土壤成分检测、水产养殖检测等。地质勘探:矿石中金属元素和无机盐的测定。食品安全:添加剂、防腐剂、香料、脂肪、酶、糖类、香料、矿物质、维生素等的含量。环境监测:水质、大气、降雨及土壤等的监测,测定其中各类污染物的含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的H和W光源是什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面有2个灯,一个是紫外区用的氘灯,还有一个就是可见区用的钨灯.一般紫外区在190-400nm.可见区325-1100nm.氘灯和钨灯的波长切换点根据不同厂家不同型号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仪器可以自己设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范围

#分光光度计#光纤熔接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法#可见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