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精致程度,常常存在于小资气息浓厚的时尚街区;一座城市的生活味道,则往往存在于熙熙攘攘的菜市场。
早在去开罗前,我就听闻了“8街”的鼎鼎大名。同事们说,到了开罗,特别是我们所在的马阿迪区,一定要到“8街”逛一逛。
“8街”并不是什么旅游胜地,只是一个菜市场。不过,一座城市的生活百态,往往就存在于这种比肩接踵之中。今年1月,我第一次尝试前往“8街”探秘。
埃及高温酷暑天气。(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谜一样存在的街区,首先就“谜”在地图上找不着。
出发前,我打开地图,在应该出现“8街”的区域,我只看到了“7街”和“9街”。难道地图上绿色的区域就是传说中的“8街”?
妻子来开罗较早,曾经在同事的带领下去过“8街”。可是眼下,身为“路痴”的她也早已忘记了具体路线。
埃及菜市场。(图片来自网络)
我和妻子带着孩子对照地图一路寻找,跨过了“7街”,见到地图上的那片绿色区域。这哪是什么“8街”,分明是开罗地铁1号线的轨道!而跨过铁轨上的天桥,就到了“9街”。那“8街”又在哪儿呢?
我们只好在妻子的带领下,沿着“7街”继续寻下去。妻子一会儿觉得这里像“8街”,又突然觉得“8街”的摊位不应该这么少;一会儿觉得那个店铺眼熟,可细看又不像......
我们身处的这片区域,有不少小商小贩。妻子说:“‘8街’和这里差不多,就是这样的自由市场,只是摊子多一些、热闹一些,有个小巷子更好玩一些。”
找不到“8街”,我们只好带着遗憾回家了。
埃及菜市场。(图片来自网络)
又过了几天,正好赶上我和妻子都在家休息,孩子去上学了。不甘心的我们决定再次寻找“8街”。“沿着第一次同事带我的路线走,”她说。
这回,终于对了!
刚走到一条弯曲的小街口,迎面一位埃及大叔赶着一辆驴车,呼呼啦啦从蔬菜水果摊子中间奔驰而出。驴头上戴着一种盔甲,两侧分别伸出一个类似于耳搭子的东西,据说是为了遮住驴两侧的视线、让它不受惊扰只看前方的路。
“这就是‘8街’!”妻子略显得意。
“8街”路口的驴车。(作者供图)
“8街”虽然不长,货物却是应有尽有,有出售肉类的,有贩卖蔬菜的,有经营面包大饼的,还有卖活鸡活鸭活鹅的;有开着门面的,有占着地摊的,有直接拉个驴车马车停在路边就开始做买卖的……
路过几家店,发现埃及的生意人似乎对自己的货品有着格外的自豪感。虽是小生意,但货品都摆得整整齐齐。尤其是卖水果蔬菜的,一行行、一列列,头对头、根对根,摆得都跟艺术品似的。
“8街”的蔬菜水果店。(作者供图)
尽管“8街”只是一个菜市场,这里的货物却是明码标价,不接受讨价还价。即便是拎只篮子蹲在路边卖菜的摊主,也都会在篮子上竖一块纸板,写上价格。
这里的秤也很有意思,一般没有精确刻度,而是用大小两个秤砣,常用的是一公斤,偶尔也用500克。
我们就这么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觉买了一大堆蔬菜水果。做生意的见到我们是外国人,往往格外热情,一个劲地招呼。有时候买了东西,碰到卖家不会说英语,就掏出钱让他自己挑。这里的商贩也非常实诚,不会多拿你一分钱。
“8街”的一家肉店。(作者供图)
听同事说,“8街”的卖家还十分大方:有同事在“8街”买肉,跟店家聊得欢,送给他一包中国香烟,店家转身就拎出一只扑腾扑腾的大活鹅,死活要作为心意回赠;有同事晚上在一家开着小货车做生意的店家买水果,碰到车里水果所剩不多,卖家一高兴便嚷着“阿咕噜阿咕噜”,意思是“剩下的都送你了,你都拿走吧”。
“8街”的一位店家要将这只活鹅送给中国朋友。(作者供图)
“8街”还有一个神秘之处,就在于它名字的来历。
同事们也不太清楚为什么这里叫作“8街”,或许是因为地图上只有“7街”和“9街”,这里自然而然就成了“8街”?又或者有什么其他的故事,只是还没有遇到知晓故事的人。
新冠疫情在埃及蔓延后,去“8街”就成了一种奢望,毕竟那里人流密集,环境嘈杂,防疫措施没有那么到位。
随着埃及逐步解封,“8街”的活力又开始焕发。
“8街”的一家卖活禽的店。(作者供图)
听负责采购的同事说,“8街”的热闹程度和繁荣景象,并没有受疫情的影响,而且蔬菜水果特别多,尤其是西瓜又新鲜又便宜。
有一天,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和同事一起戴上口罩、手套,又去了一趟“8街”。果然,疫情丝毫没有冲击埃及人的生活热情,这里和往常一样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但也很少有人戴口罩。因为担心疫情,我们买了一点水果就匆匆离去。
“8街”的一家面包店。(作者供图)
时光如水,岁月悠悠。我们就这么盼着,啥时候,这讨厌的疫情能过去,埃及的病例能清零……那会儿,总该可以放心地去8街了吧!
监制:闫珺岩 文字:罗争光 编辑:侯鸿博 金正
(新华国际头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