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战国时动辄百万人的战役,到了明清时代,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2020-09-25新闻19

仔细翻阅历史书籍会发现,在战国时期动辄数十万人的战役到了明清时代已越来越少。

长平之战,秦赵两国参战约100万人,而到了明朝,万历三大征加在一起都不到10万兵力,清初的“三藩之乱”,双方的兵力也不过十几万。

战国时动辄百万人的战役,到了明清时代,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长平之战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社会生产力发达的明清两朝,军力动员能力还不如春秋乱世呢?

1、乱世的需要

据考证,战国时中国有六千万人口,女人不上战场,男人三千万中一半是老人和孩子,一千五百万是青年男子。在这一千五百万人中四百万是职业军人,比例近三分之一。

到了西汉初期,国家虽然建立了常备军,但是军队的数量编制规模依然很庞大。这时的兵制还是沿袭的秦朝,大多是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属于中级军官。

时至武帝时期,颁布了推恩令,几近于削藩成功,自今而后,国家的军力规模这才稍稍开始减小,但还是有不少的兵力用于防御匈奴。

此后,凡是到了大一统帝国,战乱停止,国中常备兵役便会减少。比如晚清的常备军是八十万,晚清有四亿人口,两亿男人,一亿成年男子之中只有八十万打仗,比例只有千分之一。

也正因如此,民间常有“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的说法。

战国时动辄百万人的战役,到了明清时代,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长平之战数据

2、战术的夸张

《孙子兵法》的《谋攻篇》指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夸大兵力是兵不厌诈、虚张声势的心理战,夸大出兵人数和敌人的死亡人数可以极大的震慑敌方,国内舆论的压力促使敌人屈服谈判,用最小的风险和代价来获得自己最大收益。

即使国外也一样,高加米拉波斯大军被吹成100万,沙隆会战双方加起来被吹成100万。

《明史稿》里面记载:“安南(越南)起兵七百万迎击张辅,辅以单骑逆击,大破之,安南遂平,得男女三百余万户”。七百万兵力在整个世界战争史上更是世所罕见,但被明军八十万军力大破之。

战国时动辄百万人的战役,到了明清时代,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安南七百万战役记载

3、后勤压力

在最初春秋战国之中,军队作战半径都很小,比如长平之战,也仅仅只是陕西到山西的范围。军队粮草供应消耗很低,顶多半个月就能打个来回。

外加古代全民皆兵,虽说是“调民七户出一兵”,但这个兵背后所需的民夫却不止一位。这些负责后勤供应的民兵也算入了整个战争中。

到了大一统王朝,其边患往往处于帝国边陲,远离首都。比如白登之围,刘邦三十万大军便被围在了平城白登山,失去联系后的军队,尽管有三十万人,由于粮草问题,日后也会生乱。

战国时动辄百万人的战役,到了明清时代,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白登之围

相对于明清时代,因为官方和民间都有大量的文献可以考证,由于先秦资料匮乏,大量的数据获取单一。因此动辄百万的倾国之战,也越来越少。

#时代#兵力#长平之战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