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巴中9月25日讯(记者 张韵晗)近年来,巴中市紧紧围绕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四大特色农业”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群众增收。2016年以来,全市实施农业科技项目75个,投入资金规模累计7000余万元,间接撬动社会资金近亿元,新增经济效益达5亿元以上,受益群众10余万人。
“巴中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引,突出资源改活、投入改变、机制改进,汇聚山地园区建设资源要素,加快建设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园区。”据巴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巴中采取适度规模、连线成带,流转盘活土地120万亩,建成通江—平昌茶叶、南江—通江核桃、巴州—恩阳道地药材、南江—恩阳现代畜牧业、平昌青花椒等5个产业示范带,覆盖88个乡镇,连片面积超75万亩。培育现代农业园区51个,其中南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列入国家级创建园区,培育省级园区5个。
道地药材种植
组建国有农业投融资平台 改进创建机制
巴中组建国有农业投融资平台,构建“政府+银行+担保+业主+村集体”的投入模式,包装储备园区项目22个212.8亿元,设立乡村振兴风险补偿金1.5亿元,整合高标准农田等项目资金近5亿元,撬动市农投集团、蓝润集团、普瑞制药等国有和社会资本86亿元投入园区建设。
同时,改进创建机制,建立区县委书记、区县长、分管领导分别担任国、省、市级园区“园长制度”,采取“一个园区一名园长抓总、一名市级领导挂联、一个专班负责”的推进机制,构建“业主建园、市级统筹、县区主责”的三级联动体系,实行递进培育、逐级晋升,培育现代农业园区51个,其中南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列入国家级创建园区,培育省级园区5个。
茶园采茶
加快建设绿色产品供给地 质量安全可追溯
据了解,巴中市聚焦种源保护、基地建设和品牌培育,加快建设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研发选育南江黄羊、南核1号等巴中独有的优良品种25个,建成姜黄、通江银耳、青峪猪等品种试验基地13处、种源扩繁场12个,南江大叶茶、平昌青花椒等“川字号”绿色产品种源基地2万余亩,南江黄羊原种场成功创建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
同时,创新制定《“巴中云顶”机采茶园建设技术规程》《道地药材主导品种标准体系》等标准16个,引进培育龙头企业176家,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30余万亩、标准化养殖场1100余个,园区农产品全部进入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认定“三品一标”302个,通江银耳列入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巴中云顶”等7个产品获欧盟有机认证,南江核桃等6种优质农产品搭乘中欧班列远销欧洲。建立“巴食巴适”区域品牌授权授信和劣质产品负面清单制度,品牌价值超120亿元。
农户管理花椒园
“一库五区”发展新格局 统筹推进新村建设
近年来,巴中按照“特色鲜明、要素聚集、链条完善、机制创新”的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无缝衔接。聚集要素建园区,按照“公路联网、设施联通、产业连片”思路,实施“四通配套”,51个园区整理土地68.3万亩、建设农田水利设施156处、园区道路465公里,形成“一库五区”园区发展新格局。
并完善功能建社区,坚持“新居围绕园区建”,统筹推进以山地田园与现代文明相融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新村建设,推动就地就近城镇化,覆盖农户18.4万户,带动6.8万名群众就近就业。农旅融合建景区。突出“山水画廊·秀美巴中”定位,围绕产业园区开发休闲度假、农耕体验、餐饮民宿等特色产业,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省级乡村旅游强县2个、4A级景区15个、乡村旅游示范带10条、示范乡镇19个、示范村67个,园区群众人均增收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