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山日报
栏目:文棚
印象库充:侨乡记忆,助推小康
东方既白,云雾散尽,耳畔的鸟鸣催着人早起。推开门窗,带着古村清香的风吹醒了混沌的大脑,在心头缱绻地打了个卷,在库充这个古村里,心情突然温柔得不像话。
库充,库储国宝,充庆闾光,开县先贤陈天觉的故里,位于中山市城区中心,南傍金字山、环拥白石涌,历经800多年历史,活化中的“侨乡文化”为这座“城中古村”镶入了浓厚的文化底色,已成为文化小康路的助推器。
用创意“讲情怀”——焕发老宅新颜成文创工作室
穿行在古村小巷中,如同缓缓穿行在时光的隧道里,会发现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众多,村居错落有致,岭南特色的青砖大屋、南洋风格的骑楼、欧陆风情的碉楼,以及精美的木雕、灰雕等,吸引了人们的驻足观看,有着丰富的历史、地域、情感等文化价值。
库充中街2号碉楼,位于充满故事的老街一隅。它隐于库充村古老的旧宅之中,好像并无特别之处。但若你踏进来,你就会进入到一个世界,这里是一个充满民国情怀的茶室。租下这里的文化人士表示“我最想体验的就是老式碉楼,经过岁月的洗礼,碉楼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我,重新修缮的时候,我花了很多心思,尽量保留了原有建筑风格,同时注入了新的时尚元素。”
经过岁月的洗礼,老宅依旧延续它的情怀。库充村通过微改造项目采取原地升级的做法,吸引民间资本青睐,为古曲赋新词,通过修复、改造,整体活化老屋,将“新”和“旧”有机结合,怀旧与潮流并存,重塑老宅的灵魂,走出了一条吸纳社会力量参与老宅的保护与活化利用之路。
用记忆“讲故事”——新建库充侨乡人文历史展览馆
进入库充村,会看到葱郁的老榕树,百年来守望于此,使得这里充满了灵气。夏日到来,绿树成荫,蝉鸣乌叫,凉风拂面,老人下棋,小孩嬉戏,完全感觉不到暑热。穿过老榕树,沿着村中小路再走一会儿就到了“面世”不久的库充侨乡人文历史馆。
听村中老人元叔介绍,“这里以前是库充村第五生产队的队址,自从废弃之后破败不堪,受益于‘红心惠民’工程,把这里重新修缮,才有这历史馆建成。
每一座博物馆里都珍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好似一本有趣的历史书,形形色色的展品中凝结着各种各样的往事,好似一座记忆的宝库。库充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馆内陈列着各种老一辈使用的生活物件,文字资料以及华侨捐赠品,是漫漫历史长河中库充人民不屈的意志和辉煌业绩的见证。库充村深挖传统,传承文脉,以文化的内生动力促进乡村发展、乡风文明,独特的历史馆更是吸引了不少游人来领略不同时空中的记忆故事,让库充村再次成为焦点,成为游览胜地。
用传承“讲育人”——活化升级古老宗祠变文化阵地
祠堂不但是文化遗产,也是族人情感的纽带,更是传统上乘建筑的体现。在库充村,有陈天觉公祠和吴家祠两座古老祠堂,祠堂里所造型的传说人物、祥禽瑞兽、花鸟虫鱼、器皿图纹神态生动,粗犷细腻皆有,建筑之精美,体现了当年精湛的工艺水平。通过由经联社和村民以及华侨共同捐资重修后,原本废置已久的祠堂重焕往昔光彩,被尘埃封存的辉煌历史又重现于人前。
陈天觉公祠坐落于陈天觉历史文化广场内,广场内展示着由著名民俗画家邓振铃创作的陈天觉历史故事石雕壁画长卷,这里已成为推动家风家训的一个宣传阵地。
吴家祠有着同样浓厚的历史色调,重修后是吴氏族谱修编之地,负责修编的元叔每天都到吴家祠进行族谱修编,偶尔还给游人讲解乡贤文化。
“祠堂+文化”,库充把祠堂建成家训馆、文化馆,深挖祠堂文化蕴含的优秀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乡贤文化,赋予祠堂新的社会功能与文化内涵,推动着库充村的建设及振兴。
用探索“讲发展”——打造华侨特色旅游文化线路
白云悠悠,凉风习习,青砖黛瓦、古树参天,家家户户的门前干净整洁,一派岁月静好,空气中散发着清新绿树的自然气味,800年的历史传承仿佛都让库充的一砖一瓦染上了独特的梨墨芬芳,石头小巷里,它悄悄展露出历史的头角,待你来发掘。
村内保留有古井、古树、古祠,碉楼、民居建筑群、古香山八景之一“金紫岩溜”故址等。更值得一提的是香山立县功臣陈天觉夫妻古墓坐落于此,“英魂留库岭,伟绩镇香城”——当年的百姓口碑,充分体现了陈天觉这位开县先贤的丰功伟绩,这样的历史文化资源的独一无二,是不可复制的。不仅如此,通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打造了十多幅色美轮美奂、充满文化底蕴彩绘墙,现已成为了“网红”打卡点。
库充村饱含着久经岁月积淀的人文历史色彩,通过村容村貌改造、历史人文、家风教育,一条特色侨乡人文历史文化路线已然形成。
活化侨乡新记忆,文化点亮小康路,库充村变化日新月异,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古朴村庄的文化觉醒。
(地址:中山东区东裕社区居委会)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图片/作者提供
◆编辑:徐向东
◆二审:张鹏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