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赵王勒以参军樊坦为章武内史,勒见其衣冠弊坏,问之。——《资治通鉴·晋纪·晋纪十四》
这是《资治通鉴》中关于樊坦的描述。
五代十国
五胡十六国时期,可谓一个混乱的时代,蛮族入侵,百姓无法维持生计。这个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趁着中原王朝势力微弱,纷纷南下掠夺土地。北方各个民族,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朝代接替另一个朝代。
而在这些国家中,就有一个奴隶建立的王朝,那就是后赵。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本是匈奴部落的后裔,后来被司马腾抓住,卖为奴隶。司马腾将石勒卖到山东,卖给师欢当奴隶,替师欢劳动。
石勒成为奴隶
青年时期,石勒受尽屈辱,主人对他非打即骂。这段经历深深影响了石勒,他以自己为胡人感到骄傲,准备建立一个胡人的王国。他先是摆除了奴隶的身份,接着经过十五年的征战,才最终得以建立后赵国。
当时的后赵,占据了河北,平定了豫州,冀州和幽州也臣服于石勒脚下。后赵成为了北方最大的国家,实力最强,疆域广阔。可能与石勒青年时期的经历有关,他对于臣子说的每句话都细细打量,思考他们的真实意思。
胡人劫匪
有一次,石勒召见章武内史樊坦,樊坦不仅迟到了,而且衣服帽子都被撕烂了。石勒非常不高兴,询问樊坦:“爱卿,这是怎么搞得?怎么如此狼狈?”樊坦也在气头上,直接回答石勒:“倾为羯贼所掠,资财荡尽。”
原来,樊坦路上遭遇了胡人匪徒,把他的钱财抢光了,还把他的衣服撕烂了。樊坦也很郁闷,这番话没经过脑子,就直接说了出来。石勒一听,不高兴了,我就是胡人,你如此羞辱胡人?不给我这个皇帝面子吗?
樊坦
樊坦看到石勒脸色变了,知道自己祸从口出,在记载中:“坦大惧,叩头泣谢。”
石勒假装关心的说道:“好了爱卿,我不怪罪你,今天晚上留下吃个饭吧。”樊坦心里虽然还是不安,但是不敢违抗皇帝的命令,跪下磕了一个头,同意了。几个时辰后,夜色暗了下来,石勒命令后厨准备晚饭。
石勒
一会儿,晚饭就送上了桌,君臣二人开始饮酒。石勒把目光盯在了一道蔬菜上,指着桌上胡瓜拌成的凉菜,煞有介事的询问道:“爱卿,你知道这个蔬菜叫什么名字吗?”樊坦刚要说出“胡瓜”二字,突然感觉不对劲,灵机一动说出了“黄瓜”二字。
石勒一听,大喜过望,放过了樊坦,两人喝的酩酊大醉后,樊坦被送回府中,在记载中:“勒赐车马、衣服、装钱三百万而遣之。”
石勒为何那么高兴呢?在中原王朝建立王朝时,总是把北方的游牧民族,统称为“胡人”。其实,“胡人”两字代表了野蛮蒙昧的意思,这让石勒很不高兴。石勒在饭桌上问樊坦,就是等他说出“胡瓜”两字,然后将樊坦给处决了。
石勒没想到,樊坦脑子转的那么快,竟然想出了一个“黄瓜”的称号。在古代,黄色和紫色是最尊贵的颜色,黄色的地位,还在紫色之上。古代黄色的衣服,只能皇帝穿,其他人穿就是杀头的罪过。
樊坦逗石勒开心
因此黄色是当时最尊贵的颜色,而樊坦以“黄瓜”两字,代替了“胡瓜”两字,让石勒心里感到很舒服。樊坦脱口而出的两个字,从此成为“胡瓜”的专属称谓,一直延续到我们今天,仍旧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