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这些“小事儿”,上海这个小区给了答案,上了《新闻联播》

2020-09-25新闻8

摘要:近段时间,《新闻联播》聚焦了社区治理“那些事儿”。老旧小区改造怎么干?居民的烦心事找谁办?成都、上海的一些小区给出了答案。一起来看→

这些“小事儿”,上海这个小区给了答案,上了《新闻联播》

社区是现代城市的基本单元,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要在社区实现,社区治理得行不行、好不好,成为衡量城市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

近段时间,《新闻联播》聚焦了社区治理“那些事儿”。老旧小区改造怎么干?居民的烦心事找谁办?成都、上海的一些小区给出了答案。一起来看→

管理链条,通了!

“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习近平

社区工作十分繁杂,大到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小到居民水管的“跑冒滴漏”,社区管理没有“小事”,都是“大学问”。纵观各地社区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完善管理链条,打通管理链条上的“堵点”和“断点”是破题的关键。对此,上海和成都的部分社区做了有益的尝试。

在上海市静安区的临汾路街道上,有一片没有电梯的老式公房,这些楼房没有电梯,住在三楼以上的老人变成了“悬空老人”。

这些“小事儿”,上海这个小区给了答案,上了《新闻联播》

2019年,当地街道把加装电梯提上了日程,但居民的意见迟迟无法统一。为此,当地街道专门成立临时党支部,发动党员干部挨家挨户上门了解居民的实际诉求,深入调研加装电梯过程中的“堵点”问题。

截至今年8月底,静安区已完成206台电梯的立项工作。通过为一楼居民免费更换入户门与过道窗,安装吊顶,加亮灯光,降低二楼居民安装费用等办法,已让52台电梯投入使用,3598户居民受益。

与上海临汾路街道遇到的问题不同,四川成都的五四小区遇到的问题则被称为“九龙治水”。换句话说,这个小区的治理问题竟然能够涉及到46个职能部门,居民遇到的小问题因为权责不清晰,最终成了“大麻烦”。

这些“小事儿”,上海这个小区给了答案,上了《新闻联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成都市委出面协调设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让房管局、城管局、民政局等相关各方负责人在五四小区集中现场办公,倾听居民代表的意见,共同制定小区改造的方案。

最终,大家拆除了20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并将9个各自封闭小院整合为一个大院,还增加了停车位和健身场地。

专业服务,来了!

“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习近平

都说社区治理“无小事”,不仅体现在社区治理的工作的繁杂和琐碎,还表现为社区工作对于专业化治理效能的要求,需要“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近年来,我国社会化服务方兴未艾,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更多专业支持,在法律教育和咨询、民事调解、治安保卫等多个方面作用日益凸显。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的老旧小区长期没有物业管理,社区环境是典型的“脏、乱、差”,居民对此意见很大。为此,居委会通过“先尝试后购买”的方式挑头办物业,在小区里铺路面、修围墙、划车位。不久,奎文区先后组建起37家社区物业公司,进驻老旧小区,服务居民近六万人。

除了坚持社会化的服务方向外,网格化的管理模式近年来也成为社区治理的典型模式。这种借助大数据等手段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提升了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更好地服务民众。

位于山东青岛城乡接合部的小区存在供暖问题,当地社会治理指挥中心通过网格化的管理方式,及时将问题派送给相关部门,有效解决了供暖的难题。而上海浦东的城市运行综合治理中心更是整合了市民热线、应急指挥、防台防汛、安全监管等管理体系,让城市管理者最快了解百姓问题,解决百姓难题。

群策群力,成了!

“要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 ——习近平

社区治理需要群策群力,群众的参与必不可少。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依法有序引导群众参与社区治理。

厦门金安社区有3万多居民,中低收入家庭多、公共服务资源少,治理的难度很大。当地通过在社区里成立志愿服务队,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让居民动脑筋想办法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这里,20多支志愿服务队、3000多名居民志愿者都在为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通过设立楼梯长,解决老人行动不方便,“灯不亮”报修等问题,让以往沉寂的社区有了新变化。

类似的志愿服务队还出现在了天津的朝阳里社区,5000多户居民里,就有3000多名志愿者。当地社区的志愿服务队为空巢老人组建了“温馨家园”,定期聚餐,感受家的温暖。

#习近平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