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扫黄后,数万风尘女都去哪儿了?

2020-09-25新闻22

原标题: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扫黄后,数万风尘女都去哪儿了?

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扫黄后,数万风尘女都去哪儿了?

观舞仕女图 局部

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秋,史上发生了一件颇为吸睛的大事:扫黄。

此次行动因发起于秋季,故代号为“秋风”(注:小编给起的)。

行动总指挥,为当朝天子宣宗皇帝朱瞻基(太祖朱元璋的曾孙)。

计划拟定之初,一日半夜,素来喜欢微服私访的朱瞻基匆匆出宫,敲开了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杨士奇的府门。

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扫黄后,数万风尘女都去哪儿了?

朱瞻基像

“陛下,天色这么晚了,你……?”杨士奇仓皇出迎,顿首问。

“甭客套,我来和你商量一件大事。”朱瞻基一本正经道。

杨士奇不解:“啥事?”

等进入内堂,朱瞻基才道明此行来意:“扫黄。朕要扫黄。”

“为啥扫黄,不扫黑?”

杨士奇的眉头顿时蹙起了疙瘩:“这事儿,不太好办。您坐,且听我给你说个仔细。”

身为大学士,杨士奇自是满腹经纶;入仕前又游学四方,可谓见多识广。至建文帝时,受召进翰林院编修《明太祖实录》。

为啥提这茬?

因为,杨士奇对妓家之事,门儿清。

早在春秋时期,在齐桓公大力支持下,管仲便推出了史上第一所官办妓馆,名曰“女闾”。

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扫黄后,数万风尘女都去哪儿了?

青楼祖师爷

至秦至汉,“乐户制度”逐步完善,青楼文化由此蔚然成风。

注:乐户,罪役户,也称乐人,是把犯罪者的妻女或犯罪妇女没入官府,充当官妓,从事吹弹歌唱,供人娱乐。

《魏书·刑罚志》:“诸强盗杀人者,首从皆斩,妻子同籍,配为乐户;其不杀人,及赃不满五匹,魁首斩,从者死,妻子亦为乐户。”

接下来,才是重点。

唾沫横飞的杨士奇稍稍停顿,正色道:“管仲创建女闾,秦汉完善乐户,而将此业发扬光大推向新高度的,你知道是谁吧?”

朱瞻基听罢,不免有些尴尬。

“没错,就是你曾祖。”杨士奇道,“你个曾孙,敢和他老人家唱反调?小心大伙给你扣帽子。”

这顶帽子,叫“忤逆不道”。

大学士杨士奇说的着实有道理。

太祖朱元璋即皇帝位后设立官妓制,专门在秦淮两岸兴建官办会馆,称大院,并打出了“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的推广宣传名片。

接着,又在南京城外建富春院和来宾、重译、清江、石城、鹤鸣、醉仙、乐民、集贤、讴歌、鼓腹、轻烟、淡粉、梅妍、翠柳等馆阁,号称“花月春风十四楼”,蓄养歌伎,以待四方来宾。

大明风尘业,就此风生水起。

据传,太祖还曾亲笔为青楼题写对联:

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

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

世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

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

此外,朱元璋还数度发出倡议:皮袄去吧。人生在世须尽欢,该皮袄就皮袄。

毋庸置疑,也正是在朱元璋的公开鼓舞下,大明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的宫妓、营妓、歌妓与酒妓。

包括暗娼,一个个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不像现在的小姐姐们,动不动就玩偷拍、仙人跳等破坏行业规范的损招。

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扫黄后,数万风尘女都去哪儿了?

教坊司

“可是,我曾爷爷的初衷是好的。他本来希望商贾大腕、土豪暴发户去消费,增加税收啊。”

朱瞻基说的没错。太祖朱元璋倡导推广此业,一为粉饰太平,二为赚取商人利,充盈国库。

焉料,富商的脑瓜也不白给,一个个粘上毛比猴还精。都把钱袋攥得死死的,裤袋系得紧紧的,肯去消费挨宰、挥金如土的,毕竟少数。

倒是在朝的文武百官,天天盼着早下班,急得闹心扒拉猴挠腮。赶上周末或节假日,则趋之若鹜,屁颠屁颠赶去找乐子。

据传,还有人总结经验,搞出了一套炙手可热的网红指南,曰《嫖经》。

而另一个事实是,尽管处处繁荣娼盛,生意如火如荼,可上交朝廷的税钱却少得可怜。

为啥?

外行了吧,都是官家捧场,要么打白条,白嫖;要么公款消费,报销。

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扫黄后,数万风尘女都去哪儿了?

清明上河图 局部

“正因为如此,朕才要废止官妓,搞他一次‘秋风’。”

朱瞻基气咻咻道,“老杨你看看,每天早朝,一个个眉飞色舞,聊的都是青楼勾栏院,还有几人操心朝堂之事?”

杨士奇:“陛下,您真要扫?”

朱瞻基:“扫,坚决扫,一扫到底。”

杨士奇心下暗叹一声,嘎巴嘎巴嘴正想说“臣觉得,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朱瞻基却又补了一嘴:“朕定要激浊扬清,扫出个太平盛世来!”

及至明宣宗时期,娼业确实泛滥得不成样子,两都妓满为患。即便穷乡僻壤,笑贫不笑娼之风亦流布甚广。

再不整饬,必成祸患。

宣宗朱瞻基尚具忧患意识,遂组建专案组,拉开了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扫黄运动的序幕。

而他本人,也成为了封建帝王群里的“扫黄第一人”。

就史论事,在明朝16位帝王中,朱瞻基虽无曾祖朱元璋开疆辟土的杀伐之气,但作为守成之君,还是应该对他竖一下大拇指的。

他不败家,想好好干,可手下那帮臣子忒不争气,大多脑子都长在了下半身,以致坊间段子满天飞:

“忠臣不如叛臣多,名将不如名妓多……”

秋风!无情凌厉地刮吧!

原有官妓制度,即日废止;

两京(北京、南京)一十三省,所有官办怡红院潇湘馆不夜宫,全部关停;所有从业人员,一律驱离遣散;

严禁官员携妓宿娼。如有违者,严惩不贷,罢职永不叙用;

士子违规,除罚款外,记入征信黑名单,在科考中不予录取……

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扫黄后,数万风尘女都去哪儿了?

秦淮两岸图

此次“秋风”行动,搞得轰轰烈烈,犹如狂飙横扫南北。

远的不说,但看京都。

仿佛一夜之间,繁华奢靡的教坊女肆悉数拆毁,歌楼舞馆皆化作废井荒池。

为巩固扫黄成果,宣宗朱瞻基还屡派监察御史奔赴各地,督导整改。

对此举措,百姓纷纷叫好,顺手就送上了一拨大赞……

一转眼,三个月过去。

但说这日,批完奏折,宣宗朱瞻基叫上大学士杨士奇,又微服私访出了宫。

一路走,一路观望。

街头巷尾,曾经鳞次栉比的暗窑私阁;黄金地段,曾经富丽堂皇的高档馆苑,全消失得无影无踪。

面对焕然一新的朝野风貌,朱瞻基的心里啊自然满满的都是得意:“老杨,咋样?这次行动,很有效果吧?”

杨士奇没回他的话,反问:“在此之前,陛下知道城中有多少从业女子吗?”

朱瞻基:“当然知道。登记在册的大约3万余。”

这是礼部教坊司和秋风专案组提供的数字,基本大差不差。

杨士奇:“那陛下知不知道,这3万风尘女子,都去了哪儿?”

朱瞻基:“严令改行,遣返原籍,革除伎籍,准许婚嫁……”

看朱瞻基说得兴致勃勃,当然,这也是他的美好愿望,杨士奇话到嘴边又咽回了肚里。

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扫黄后,数万风尘女都去哪儿了?

明 仇英《四季仕女图》局部

他本想告诉老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实那3万余美艳女子,早已被文武百官娶的娶,纳的纳,收的收,藏的藏,全划拉进了家,一个都没剩下。

还是别说了,省得败主子的兴。

宣德十年,励精图治,也创造了一个“仁宣之治(1424年—1435年)”.

短暂中兴的明宣宗驾崩,时年38岁。

与此同时,百官被压抑的酒色之欲迅速反弹,“淫风大炽”,靡乱不堪……

#朱元璋#杨士奇#朱瞻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