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南人,为什么对槟榔爱不释口?

2020-09-25新闻8

“嗜辣”,是专属于湖南人的特有标签,任何跟“辣”相关的食物,湖南人总会喜欢吃上那么几口,甚至你会发现,走在湖南的大街小巷里,总有人嘴里嚼着块黑色 “木头”,你可不要疑惑,这是湖南地道的“辣味特产”——湖南槟榔,要说喜欢湖南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这块“木头”,还得从几个故事说起。

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南人,为什么对槟榔爱不释口?

瘟疫说:古人以嚼食槟榔来祛除污秽

据《湘上痴脱难杂录》记载:明末清初,湖广总督何腾蛟与李闯王夫人及其部将联合抗清。由于督师的将帅不团结,削弱了抗清力量,何腾蛟为了解决矛盾,带领人马从衡阳来到湘潭,与清军相遇。时值,顺治六年初,清握金亲王因湘潭人民助何抗清,下令屠城九日,杀得湘潭尸横遍地,不下十万,所剩户不上三四十,人不满百口。其时有安徽商人,程某来潭,得知老僧收白骨,以嚼槟榔避秽,才得以解除瘟疫之害,重整家园。

药材说:以槟榔用药,有除虫防疫之效

据《湘潭县志卷三十四》中记载:“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县境大疫,居民犯臌胀病,县令白璟要患者嚼药用槟榔,臌胀消失。此后,原患者常嚼,未患者也嚼,久而久之,槟榔成为县人独特的嗜好,成为迎宾待客不可缺少的食品。”为了预防瘟疫复发,湖南各地纷纷仿效,从海南引进槟榔作为一种治病的良药,并相沿成习流传至今。由此可见,不管依据哪个说法而来,湘潭都是湖南吃槟榔的发源地,而槟榔的药用价值和功效都得到了时间的验证,嚼槟榔这一习俗在湖南人一传十、十传百的影响下,早已经走进了湖南的千家万户,深度融入到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并流传下来。

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南人,为什么对槟榔爱不释口?

社交之道:赠送槟榔,是湖南人礼节与体面的象征

“槟榔越嚼越有劲,这口出来那口进,交朋结友打园台,避瘟开胃解油性”这首流传于街头小巷的当地民谣,不仅是湖南人对槟榔爱不释口的象征,更是扮演了湖南人社交文化中的重要角色。

湖南人交朋友不知从何聊起时,都会倒上一杯好酒、满上一杯香茗、递上一颗槟榔等,对与湖南人来说,这就是拉近关系的最快方式。甚至在外出谈生意的时候,也定会戴上包装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槟榔礼盒,这不仅是礼节与体面的象征,更代表了自己家乡的文化。

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湖南人,为什么对槟榔爱不释口?

湖南人爱槟榔,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日常食用到文化传承的演变过程中,更代表着湖南人对槟榔有了更深厚的情怀。对于现在的湖南人来说,吃槟榔可不仅是图个嘴里快活,更是湖湘性格“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直接体现,是对湘军文化的一种传承。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