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带性生物群和非地带生物群的区别
植物地境 由土壤、部分母质及包含在其中的水分、盐分、空气、有机质等构成的地下空间实体,是植物赖以生存的营养源和根系的固持基质。植物的种类、群落的结构及植物的生长状况都与地下空间的水土条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正因如此,早在1935年英国植物生态学家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概念时就明确指出: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生态系统功能统一的重要原因。在一个特定的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根系所占据的地下空间,应是该生态系统内部的一个子系统。为了表述方便且尊重生态学家目前的用语习惯,本文将这一地下空间称为植物的地下生境(plant below-ground habitat),简称“地境”。植物与生境特别是与地境的有机联系是地球上各种生态关系构成的基础。事实上,几乎所有生态学基本科学问题的探索都离不开对地境的研究,除了生物学的解释外,植物遗传特性的延续在一定程度上与地境水土条件的宏观稳定性有关;物种的变异往往与地境演化有关;即使在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的问题上,人们也会发现,地境中可供植物利用的资源数量、时空分布格局同样有重要的意义。总之,地境的生态学意义不仅在于它是植物生存繁衍不可或。
植物群落的分布为什么具有三向地带性? 任何植物群落都有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表现为成层现象;即可分为许多层次.如森林群落一般具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苔藓、地衣)等4个基本层次.群落的地下分层与地上分层通常不相应的;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性表现为斑块划分,形成群落内部的不一致性或差别,即群落的镶嵌性.这两种结构均具有深刻的生态学意义.成层现象可保证群落充分利用空间,产生相对稳定的植物生产量,并能最大限度地影响坏境.层片是群落中生态结构单位的代表.种群是生长在一定群落中种的个体的总和,以其不同的生态型和物候型参加到各个层片成分中.层片和种群是植物群落的基本结构要素.同一植物群落中各植物种群形成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组成上的多样性,保证了植物群落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