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医治疗眩晕症最有效的药

2020-09-25新闻5

眩晕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之一,其诱因十分复杂,患者自身或周围景物的旋转感、晃动感、升降感等,如同乘船遇风浪,头重脚轻,走路不稳,感觉自身景物在旋转,天转地旋,昏昏沉沉,躺着不敢睁眼睛翻身,耳鸣出汗精神忧郁等,可伴有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不敢睁眼、活动受限、平衡失调及听觉症状等。临床医学通常使用苯海拉明、倍他司汀、异丙嗪、地西伴、阿托品等,但是治疗眩晕症效果并不理想。

中医治疗眩晕症最有效的药

中医解析眩晕症发作的原因及症状

中医认为引起眩晕的病因主要有情志、饮食、体虚、外伤等方面;其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虚者为髄海不足,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乱清空,故又有"无虚不作眩","无痰不能作眩","无风不作眩"之说。

1.无风不作眩(由肝气不调引起的眩晕症)

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其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苦,面色红赤,血压偏高等。

2.无痰不作眩(由痰阻引起的眩晕症)

饮食失节,过食肥甘,会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蒙蔽清阳,发为眩晕。其临床表现为头重昏蒙,胸闷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

3.无虚不作眩(由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症)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思虑劳倦或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或因脾胃素虚,皆能导致气血不足,气虚清阳不升,血虚使脑失濡养,发为眩晕。此型眩晕者,动则加剧,劳则即发,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无华,心慌气短,食少身倦。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脑为髓海,房劳过度,或有遗精滑泄之疾,或年老体衰,肾精耗伤,脑髓不足,也为眩晕之因。此外,眩晕症还有一些伴发症状:血压变化,出汗,面色苍白,腹泻;耳聋,耳鸣,耳闷;眼前发黑,复视,视物模糊;颈项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动受限;头痛,意识障碍,感觉运动障碍,语言或构音障碍等。

中医治疗眩晕症最有效的药

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症的特色及思路: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精髓,护理上应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进行辩证施护,注意患者的心理调护及情志、饮食护理方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中医辩证治疗眩晕症:如由肝气不调引起的眩晕症,治疗此症应以平肝熄风为主;由痰阻引起的眩晕症,治疗此症应以化湿祛痰为主。由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症,治疗此症应以补益心脾,培补气血为主。主要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虚证以肾精亏虚、气血衰少居多,精虚者填精生髄、滋补肝肾;气血虚者宜益气养血、调补脾肾。实证则以潜阳、泻火、化痰、逐瘀为主要治法。

三眩定晕汤加减方剂:

是根据风、痰、虚、火致眩的发病机制,具有健脾祛湿、化痰理气、和中止呕、平肝熄风的作用。精选地道优质中药材合理组方,其药性平和,不躁不滞。具有益肝、补肾、健脾、利湿、和胃、化痰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恶心、呕吐、耳鸣、头胀、眩晕等症状,以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对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耳蜗循环解除迷路积水有比较显著的功效。

【方剂名称】三眩定晕汤

【成份】白术、半夏、陈皮、天麻、川芎、葛根、赤白芍等十多味。伴见耳塞听力障碍者,加泽泻、橘络以化湿通络;伴大便干结者,加大黄以通腑泻热;伴见心烦意乱者,加牡丹皮、炒栀子以清心除烦;伴见失眠者,加酸枣仁、珍珠母、莲子心以清心安神。

【方剂特色】方中白术、半夏、陈皮健脾和胃,祛痰燥湿;天麻具有熄风效果治疗眩晕,为标本兼顾的治疗方法。川芎祛风止痛、活血行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川芎可直接扩张周围血管,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镇静作用,可降代血压,降低冠脉血流量;葛根解热生津、透疹升阳,发表解肌,葛根现代药物研究其中的黄酮成分可使冠状血管及脑内的流量增加,对耳鸣、头痛、肢麻等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赤白芍有活血化瘀、柔肝止痛之功效。如此,清窍既不失养,又不被扰,达到控制眩晕的目的。在有效控制各种眩晕症状的同时对于眩晕相关的一系列症状,则通过补益肝肾,减轻耳鸣;通过健脾利湿祛痰,缓解恶心、呕吐等症状。

【具体用法】每日1剂,水煎后将所有药液混合,即每日服用2次,每次200ml,观察期间停用其它同类中西药物。

中医治疗眩晕症最有效的药

#心理健康#耳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