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二十年来我国财政政策变化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2020-07-19知识8

中国近几年所实施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工具。它通常指一国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那么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准则和相关措施。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以及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功能的不同,财政政策通常被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方式。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及调整税收政策,更直接、更有效的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措施。是党中央针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的“烫平”经济周期的调节措施。一、积极财政政策的产生背景启动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就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另外一方面的影响在于我国国内出现了通货紧缩的问题。可以说是国内、国际影响因素并存。(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二)国内因素的影响1998年我国一改过去实行的限制需求增长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转向了实施适度扩张的积极财政政策,这是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时我国政府之所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考虑到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一个是扩大内需的需要,一个是调整政府投资重点的需要,再有就是考虑到承担改革。近年来我国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2003年国民经济终于走过由相对低迷向稳定高涨的拐点,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但在结构上有保有压,存,改善居民消费心理预期,表现为物价上涨,到目前为止,但间接金融。2003-2007年 我国的财政政策? 2003 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1、继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增加国债投资。2、加快农村税费改革步伐,继续推进其他各项税费改革。3、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机制,促进出口增长。4、积极推进财政支出改革,用制度规范保证财政支出效益提高。5、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加强综合财政预算管理。6、调整和完善分配制度,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7、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宏观资源配置方式。8、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2004年财政政策较2003年变化不大.与2003年相比,2004年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基调仍然维持不变。其中提到的“苗头性问题”,应当是指2004年被认为“过热”的几个领域,如房地产、汽车、钢铁等。可以预见,如果明年这些苗头被确认为出现问题,将进行适度的调整。2005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在服务于宏观调控政策的同时,适当削减赤字和公共投资,加大农业税减免力度,积极增收节支,推进财政改革。2005年主要的改革措施是继续在东北进行增值税转型政策试验。2006年继续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并着力推进投资、消费和出口健康发展。一是调整和优化政府投资结构。要继续调整优化国债项目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使用结构,优先支持。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的变化和不同阶段的具体政策特点? 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政策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包括:经济增长、价格水平稳定、充分就业、利率稳定、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尽管央行不能直接带来这些目的,却能针对它可以影响的变量制定不同的政策。货币政策的诸多目标之间常常有冲突,政策可以达到一个目标,但却也使另一个目标变得更加难以实现。在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在实际中有两种主张,一种是单一目标,以稳定币值作为首要的基本目标;另一种是双重目标,即稳定货币和发展经济兼顾。从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历史演变中来看,无论是单一目标、双重目标或多重目标,都不能脱离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当时所面临的最突出的基本矛盾。但货币政策要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政策目标不能偏颇和多变。此条答案由有钱花提供,有钱花是度小满金融(原金融)旗下的信贷服务品牌,靠谱利率低,手机端点击下方马上测额,最高可借额度20万。

#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国内宏观#财政制度#央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