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附子理中汤与附子理中丸 干姜附子汤和大建中汤的区别?

2020-09-25知识107

大建中汤的组成药物是 A.附子、干姜、肉桂、饴糖 B.蜀椒、人参、干姜、饴糖 C.蜀

附子理中汤与附子理中丸 干姜附子汤和大建中汤的区别?

小建中汤、大建中汤、理中汤中的”中“是指什么?三方运用有何区别? 很多人都把“中”理解为“中焦”,像太阳病篇赤石脂禹余粮汤条文里就有一句后一半可能是注文的内容是这么…

附子理中汤与附子理中丸 干姜附子汤和大建中汤的区别?

大建中汤的组成药物是()A.附子、干姜、肉桂、饴糖B.蜀椒、人参、干姜、饴糖C. 正确答案:B

附子理中汤与附子理中丸 干姜附子汤和大建中汤的区别?

附子理中汤的方子?

大建中汤的组成药物是()。 A.生附子、干姜、肉桂、炙甘草 B.蜀椒、人参、干姜、胶 参考答案:B

大建中汤中为何用生姜而不用干姜? 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组方:饴糖30克(融化冲服)芍18克 桂枝9克 生姜9克 炙甘草6克 大枣6枚大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组方:炒蜀椒3克 干姜12克 6克 饴糖30克(融化冲服)先来看这两方,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 肝脾不和证。脾土虚寒,肝木乘之。方中以饴糖为君,重在温补中焦,缓急止痛;臣以桂枝助阳气,祛寒邪,芍益阴敛营,柔肝止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为使。全方以温中补虚立法,其温补之力较缓,为缓补之方,且兼顾调和肝脾。大建中汤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主治脾胃虚寒证。方中以辛热之蜀椒为君,温脾暖胃,散寒止痛;臣以辛热之干姜,温中散寒,助蜀椒散寒之力;佐以健脾益气,饴糖温补中虚,二配合重建脾胃中阳,又可防温燥伤正。全方以温补中阳立法,其温补之力远比小建中汤峻猛,故名大建中汤。由此可见,两方均以温中为法,均治脾胃虚寒,但小建中汤以饴糖为君,重在温中补虚,且兼顾调和肝脾,缓急止痛;而大建中汤以蜀椒为君,重在补火助阳,配伍干姜,其温阳散寒之力远胜小建中汤,并能降逆止痛。且全方只为中阳虚衰而设,无调和肝脾之效。因此,两方所对之证不同。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

大建中汤和小建中汤有什么区别? 建中,就是建立中焦脾胃之气。脾胃之气有二:一为脾胃之阳气,一为脾胃之阴气。脾胃之阳气虚,则阴气盛;脾胃之阴气虚,则阳气旺。两者均可导致脾胃运纳失常,气机受阻,升降倒置。因此,谈建中,必分阴阳二气。上述三个建中汤,是建立脾胃之阳气,还是脾胃之阴气呢?笔者认为,大建中汤是建立脾胃之阳气,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既建立脾胃之阳气,又建立脾胃之阴气,只是以前者为主而已。何以言之?从上述方剂之组成来看,大建中汤乃纯为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方剂;小建中汤和黄芪建中汤虽然都以甘温为主,皆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但由于方内有甘酸之药,所以尚有补益脾胃阴气之作用。

大建中汤和小建中汤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附子 B.蜀椒 C.干姜 D. 参考答案:E

大建中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的异同是什么? 大建2113中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的异同是:三方均5261以温补中阳立法4102,均治中阳不足,脾胃虚寒。1、小建中汤出1653自《伤寒论》,组方:饴糖30克(融化冲服)芍药18克 桂枝9克 生姜9克 炙甘草6克 大枣6枚。2、大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组方:炒蜀椒3克 干姜12克 人参6克 饴糖30克(融化冲服)。3、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组方:饴糖50克(融化冲服)黄芪15克 芍药15克 桂枝10克 生姜10克 炙甘草10克 大枣10枚。4、小建中汤 大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三方均以温补中阳立法,均治中阳不足,脾胃虚寒。但小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补阳之力不如大建中汤,适用于脾胃虚寒较轻,并有肝脾不和或气虚不固者,能缓急以止痛。而大建中汤纯为补火助阳,专入脾胃逐寒邪以扶正气,无其他功效,并能降逆以止痛。

#附子#大建中汤#小建中汤#饴糖#中药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