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让烟农走在奔小康的路上

2020-09-24新闻6

让烟农走在奔小康的路上

驱车行至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芳华镇雨补村委会游鱼村,已是傍晚时分,雨水阻隔了车子通往烟叶烘烤工场一段未硬化的山路。透过挡风玻璃,看到村小组长徐贵生身着雨衣,手持手电,守候在村子主道旁。

看到陆良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烘烤主管梁正华的车,他立马招呼道:“梁老师,去烘烤工场的路太滑,得走着过去。”

“好!”梁正华将车停在路旁,一起和徐贵生冒雨往烘烤工厂走去。

这里的烟叶烘烤工场建在距离村子500米开外的一个山坡上,因今年刚建成,辅助道路还未修好,两人行进在崎岖蜿蜒且泥泞的山路上,雨水不停歇地“亲吻”着脚下的大地,雨点滴落在两人的面颊上,两人一边小心探路一边前行。

估摸10多分钟后,两人来到了烘烤工场,工场内整齐排列着30座烤房,配套设施齐备,可满足全村三分之二烤烟面积的烘烤。场内灯火通明,卸烟、编烟、装炉、清灰、加料观火、出炉、做烤前检查、观察烟叶变化、调整烘烤工艺、做记录……全村半数以上的烟农都在工场内不停地忙碌着。烘烤技术员正进行技术指导,专业化烘烤技师们抽查鲜烟重量和做好各户入炉烟叶标记。虽然场内话语声和烘烤设备运转声略显嘈杂,但大家各司其职,配合默契,各道工序有条不紊。

“给大家上课的梁老师来了,请烘烤技术员和烘烤技师集中一下,他要给各炉烟叶做现场烘烤指导。”徐组长向大家介绍道。话音刚落,紧随而至的不光是技术人员,大部分烟农也不约而同地围拢过来。听着他们一口一个“梁老师”地叫着,看着他们雨水和汗水交织的脸庞,梁正华暗自下决心:“一定不能辜负烟农们的信任,一定要指导烟农烤出好烟!”

“1号至5号炉子于今晚装炉点火,一定要遵照‘稀编密装、排队入炉’的技术要求,但更重要的是今天采收的多为雨水烟,含水量较重,装烟密度须控制在平常的80%,变黄阶段湿球温度要较往常下调1-2℃,以防止烟叶霉乱。”他脚步匆匆,挨个查看。

“6号至10号炉子点火至今已满两个对时(48小时),要注意观察烟叶颜色变化和失水状态,如果两项指标均已达标,应及时转入变筋阶段,不可久拖不决,防止变黄过度。” 他神情严肃,向烘烤技术员认真说明。

“16至20号炉子点火至今已满四个对时(96小时),青筋黄片烟和挂灰烟多出现在这个时候,此时升温不能过快,亦不可掉温。湿球温度应控制在36℃左右,确保烟叶烤成黄片黄筋,也可防止出现烤房升温困难的情况。”和烘烤技术员、烟农讲解后,他擦了一把头上的汗,又赶往下一个炉子。

梁正华在偌大的烘烤工厂来回穿梭,向烟农们耐心讲解,赢得在场烟农们和技术人员称赞。快接近凌晨时,在仔细地检查了每座烤房烟叶变化情况和烘烤工艺参数设置后,他才放心地离开了。

作为一名受组织多年培养的烟草科技工作者,这样的夜晚在烟叶烘烤指导经历中只是一个极度平常的夜晚。不管是顶风冒雨,还是待在40℃以上高温高湿的烤房里,哪里烟农有需要,哪里出了问题,哪里就是烟草人的“舞台”。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服务烟农守初心,尽职尽责担使命。一个个烟草人从生产源头抓起,为烟农提供全方位、精细化服务,努力实现服务烟农“零距离”,让烟农走在奔小康的路上,成为致富带头人!(梁正华、李怡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