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内容为王!北部战区陆军一场关于思政课的“头脑风暴”

2020-07-19新闻17

一场关于思政课的“头脑风暴”

——从北部战区陆军一场座谈会感悟思想政治教育内核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宋子洵 通讯员 张 宁

北部战区陆军某旅借助红色资源开展主题教育。 刘常春摄

盛夏,北部战区陆军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组织连、营、旅、集团军和战区陆军五级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齐聚一堂,敞开心扉讲述教育中遇到的困惑与难点,引导大家在集智讨论中澄清模糊认识,破解现实问题。

越讨论越清晰,越研究越透彻。记者旁听座谈会看到,各级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站在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全局的高度,围绕“教育内核”和“教育目的”等进行深刻讨论研究。如何抓住影响和制约教育效果的核心因素,如何促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本真,他们的多方位探索令人印象深刻,给人颇多启示。

精美的课件为啥败给了粉笔头

——包子好吃不在褶上,内容好坏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关键

精心制作的课件,竟然败给了粉笔头!

北部战区陆军思想政治教育座谈会上,某旅政委汪占军讲述的这件尴尬事,引发了大家的深刻反思。

前不久,该旅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授课评比,一半评委由基层战士来担任。考虑到青年官兵的特点和爱好,一位指导员在教育形式创新上下足了功夫:精心制作炫彩课件,借助手机投屏器、VR全景设备、AR现实增强技术等软硬件设施,打造了一堂集声、光、电于一体的教育课。

谁也没想到,如此精心准备的一堂课,竟然败给了三连指导员张崎一堂最普通的教育课。

那堂课,张崎甚至都没有用幻灯片,只用最简单的粉笔板书。官兵们个个听得津津有味,从机关评委到战士评委都给了高分。

有评委当场点评:精美的课件确实好看,但包子好吃不在褶上,内容是关键。

对此,许多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感同身受。

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打土豪分田地”这句口号,既通俗易懂,又说到了广大贫苦农民群众的心坎上,为此,广大贫苦农民群众纷纷加入革命队伍。

某部政委说,在座谈会召开前一天,他在网上搜索“网络政工”“教育创新”等关键词,弹出来诸多的新闻里,大多都是讲述教育方法形式创新的,而关于教育内容创新发展的屈指可数。

这引起了大家共鸣。这些年,各级都在探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效的方法,注重针对年轻官兵的时代性搞创新,却出现了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有的把心思用在博取年轻官兵“眼球”上,一味注重时尚元素,结果把教育搞成了“时尚秀”;有的把精力放在课堂设计上,花大气力制作美化课件,绞尽脑汁设悬念“抖包袱”;还有的标新立异多多益善,自选动作花样翻新……

教育的本质,是“思想”的输送。创新教育形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重视形式忽略了内容,就会本末倒置。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领导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什么很多专家教授讲课,虽然形式简单大家却喜欢听?”

这位领导谈起自己的一次听课经历。那是金一南教授讲授的《中国梦——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整堂课,金一南教授只用了一张幻灯片,上面写着讲课题目,可大家都听得聚精会神。

“这说明,无论什么时候,内容的好坏永远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关键。”他说。

好菜品是好食材做出来的,好的教育也是以好内容为支撑的

——切忌顾此失彼,重视教育形式创新却疏忽了对教育内容的挖掘

某集团军政治工作部领导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教育就跟厨师做菜一样,如果食材是过期的,即使再加工、用再漂亮的餐具盛出来,让人吃了也不是滋味。

“如果说,好菜品是好食材做出来的,那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以鲜活内容为支撑的。”这名领导语重心长地说,“切忌顾此失彼,重视教育形式的创新,却疏忽了对教育内容的挖掘。”

“对时代性、感召力的认识有偏颇,导致了我们行动上的偏差。”一位指导员讲述了自己走弯路的经历。

一次,他给官兵讲课,尝试引入了网络语言。结果,这堂课效果特别好,这让他倍感振奋。后来,他在备课时开始把大量精力放在了怎么博取官兵“眼球”上,不知不觉中放松了对教育内容的更新锤炼。

“其实,根源还是教育者是不是在偷懒,政绩观是否端正。”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一位教导员推心置腹地说,形式的创新既好看、效果又明显,而内容的研究却需要下苦功,事前得深入调研找准问题,查阅大量资料归纳总结。而教育效果的好与坏、高与低的标准不好体现,一旦遇到个不太懂行的考核者,在内容上下的功夫可能就白费了。

这名教导员就曾遇到过这样的尴尬。一次,他花了整整一个月精心撰写教案。本以为会受到好评,他没想到,当时机关前来考评的“考官”,看到他授课就一份干巴巴的教案,便给了“差评”。

“这其实折射了教育考评的问题。”一位来自机关的教育干事说,考评往往就是指挥棒!如果上级衡量教育的好坏看形式,那下级就会把更多精力用到形式上;可如果教育考评更多看内容、看效果,那教育者就会把内容凸显出来。

“各级教育者必须要有使命担当!”结合自己从事政治工作30多年来的切身经历,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一位领导说:之所以会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有些教育者没主动向年轻官兵靠拢。

“今天,我们官兵的文化水平更高,营连的硬件设施更好,授课材料也有文采,演示课件也很精美,为什么离官兵期待的样子还有一些距离呢?”这位领导给大家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为了让桔子看起来更加美观,有些商家会往桔子上打蜡。不少顾客会因为桔子的外观而购买,但如果味道不够甜,则鲜有回头客。

“这个例子乍一听感到很新鲜,细一想发觉真是这么回事。”不少教育骨干眼前一下子亮堂了起来:“有谁会因为好看的外观,而购买明知不甜的桔子呢?”

“桔子好不好看固然重要,但甜不甜才是决定桔子销量好坏的关键因素。”座谈会上,某陆航旅指导员周广杰在笔记本上记下这样一句话:教育者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不能舍本逐末,把劲用偏了。

再炫的网页离开了好内容好故事,也会造成审美疲劳

——要靠内容“圈粉”“涨粉”, 教育者必须要有使命担当

桔子多甜才算甜?

某旅政委王涛给大家讲述了一段经历。

一堂关于官兵关系的教育课,他讲了足足17年,如今依然受欢迎。

为什么?这位有着20多年政治工作经历的旅政委告诉大家,因为这份讲稿他讲了17年,也改了17年。

17年里,为了把这堂课讲好,王涛究竟有多少次深入基层、问计官兵,究竟有多少次查阅资料、潜心修改,已无从得知。记者只知道,讲稿的字数从最初的8000多字,到后来的近20000字,再到如今的8000字,始终紧跟时代的特点和官兵的现实需求改变。

授课的内容,也从单一的官兵一致、发扬民主,扩充了不少新课题。王涛说:“内容增加是因为时代变化,内容删减也是因为时代变化!教育者一定不能浮躁,必须沉下心来搞准官兵到底需要什么。”

“为一堂课这么认真执著,值得吗?”面对提问,王涛回答说: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一个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另一个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

在他看来,后者更难。

这些年,王涛越来越感到:随着时代发展,信息传递介质已发生质的改变,对传统课堂教育的信息传递模式、思维理念、组织形式等带来挑战,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把目光聚焦到使教育课堂更加多元化、教育手段更加多样化、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上来。

“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王涛说:“求‘变’的同时,对通过课堂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初衷不能变,无论技术怎么改进,‘内容为王’的内核不能变。我们不能仅仅追求形式的新颖、手段的先进,而不注重完善施教内容。”

“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甘于长期做‘潜功’。”王涛经常对身边政治工作干部讲,铸魂育人是一项灵魂工程。作为官兵灵魂的工程师,教育者必须认清自身肩负的崇高使命与厚重担当。

有了清醒的认识,才有行动的自觉。前不久,为了准备一堂题为《新时代下的“神枪精神”》教育课,某旅“神枪手四连”指导员高艺博,不仅把连队历史反复读了好几遍,还多次向连队老兵请教连队的精神内核,向兄弟单位打电话了解教育内容创新的好招法。

最终,高艺博将目光聚焦在“神枪精神”如何在转型中赓续上。

“使命任务变了,但一切为战的精神没有变,新时代的‘神枪手’不仅神在枪法准,更神在心中有使命、心中有担当。”他这堂“干货”满满的教育课,赢得了大家一致好评。

“搞教育,双方的双向交互体验很重要。”高艺博说,“搞好教育需要教育者勤于观察、善于提炼、精于选材、富于积累。这些能力没有捷径可走,不会一蹴而就,必须把苦功夫、笨功夫下在平时。”

高艺博认为,“流量主导”的时代,主动拥抱官兵才能与时俱进不落伍;“内容为王”的时代,官兵爱听才能入脑入心;“用户至上”的时代,抓住官兵内心、赢得广泛认可就是抓住了关键、赢得了主动。

这些年,高艺博不仅总结出很多这样的教育诀窍,还摸索出了针对性推送教育内容的方法。前不久,官兵们练兵备战热情有些懈怠,他马上通过抗疫过程中的感人故事激励大家。

效果为啥这么好?

高艺博说,抖音等短视频软件为啥大家都爱看,不仅是因为视频内容吸引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软件会根据用户的观看历史,有选择地为用户推送他们喜欢关注的内容。他将这一方法引入教育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归根结底还是应成为官兵增长见识、解决问题、使人受益的平台。”聆听大家的讲述,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一位领导打了一个比方:再炫的网页离开了好内容好故事,也会造成审美疲劳。教育者要靠内容“圈粉”“涨粉”,必须有使命担当。

这位领导的话,让在场每一名教育者都感到肩头的担子沉甸甸的。那一刻,教育必须“内容为王”的理念,在他们的心中变得愈加明晰。

谨防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融媒体时代,众多新闻媒体在重视融合的同时,越来越强调“内容为王”。可以说,“内容为王”是当今传媒界最为熟知的理念之一,指的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谁能提供优质内容,谁就能占得先机、拥有用户。

同理,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我们知道,接受教育本质还是接受信息,这跟我们阅读文章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海量信息中,那些人云亦云的“大路货”,往往引不起我们的注意;而那些话题新颖、思想深刻的文章,则会让大家印象深刻甚至念念不忘。

决定信息价值的不是包装而是内容,决定教育价值的不是形式而是内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诗和远方”在哪里?答案既是创新形式和方法,更在最关键的内容上。

近年来,面对“手握鼠标长大、敲着键盘说话、拿着手机比划”的新一代年轻官兵,各级都十分重视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有的过分看重形式,把心思和精力花在琢磨教育形式和外在的东西上;有的重视网络平台甚至超过了教育内容本身,页面花里胡哨,内容却老旧空洞……面对这些问题,部队各级教育者都要警醒自己:谨防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形式服务内容,万变不离根本。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信息时代,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就会落后,手段就会单调,就难以保证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清,网络平台只是手段,无法代替鲜活的教育内容。

毫无疑问,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感召力,我们既要重视紧跟时代特点,创新方法手段,但更关键的还是在于内容是否新颖扎实,是否符合官兵解疑释惑的需要。

面对教育内容这个“西瓜”,教育者只有不断地“浇水施肥”“喷药除害”, 不断地钻研业务,阅读更多的理论,悟出更多的道理,丰富表达的语言,注重表现的艺术,才能真正赢得官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满足官兵的精神需求,也才能使 “西瓜秧”茁壮成长,结出丰硕果实。

认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内核,各级教育者就不会把劲使偏了,就能始终把功夫下到对“西瓜秧”的长久“浇水施肥”上。

思想政治教育的“诗和远方”,既在网上,更在脚下,考验的不仅是各级教育者对教育形式与内容辩证关系的掌握,更多的还是教育者的使命担当。

制造业里,质量是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教育课上,内容则是教育影响力的关键。只要我们抓住这一根本,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用更多的精力抓好教育内容的创新和发展,就能让“思想”真正走进官兵心里。

#国内军事#内容#陆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