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跟着镜头,带你揭开手术室的神秘面纱

2020-09-24新闻3

跟着镜头,带你揭开手术室的神秘面纱

你知道 医院摄影师吗?

医院摄影师,是医院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内容是对医院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新闻报道进行记录。

出于院感及安全考虑,并非所有医院都允许摄影师进入手术室,若进入手术室拍摄也需十分谨慎,因此他们要与手术台上的医护人员一样,懂得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消毒杀菌的步骤。

如果说医院是一个修罗场,医院摄影师就是注视这一切的眼睛,它见证了医生成功救治患者后的喜悦、见证了他们抢救失败后的无力、见过满身胎脂的孩子呱呱坠地,也见过门外患者家属的激动与悲怆。

这一切,都是属于生命的故事。

“我只是一个记录者,不能因为我的工作,影响到病人,影响到医生”。这是文波在手术室里拍照时对自己的要求。

每次进手术室,他都要和医生护士们一样,严格遵守无菌规定。

作为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宣传科专职摄影师,今年是他用镜头记录医院里每个瞬间的第36个年头,他的工作,就是拍摄医院里发生的一切故事。

2014年1月,一位剖宫产产妇在生完孩子后,医护人员把孩子抱到她的面前时,她流露出的表情和眼神是非常令人震撼的,这一刻,文波用相机把它记录了下来。

同样,也是通过这张照片,他逐渐完善《生命的凝望》系列专题的构思,把记录的形式从单纯记录升级到专题记录。《生命的凝望》系列图片,在多个摄影大赛中获奖。

跟着镜头,带你揭开手术室的神秘面纱

跟着镜头,带你揭开手术室的神秘面纱

在产房拍摄的几年间,文波拍到的产妇,有高兴、有失望、有惊喜,她们忍受着肉体上的疼痛,在看到新生儿的那一瞬间,错综复杂的感情饱含于一盈泪水。

这是来自母亲对生命的凝望,也是婴儿对这个新新世界好奇的渴望。

生命降临充满着渴望,生命尽头,同样充满着渴望。

2016年1月,文波拍摄了一张重症疾病逝者在救护车上的照片,遵照逝者生前遗愿,家属捐献了他的眼角膜和遗体。

跟着镜头,带你揭开手术室的神秘面纱

2017年2月,文波在拍摄到一名胃癌晚期患者与查房专家交流时的照片,因为不能露出病人的面部,透过医生层层的遮挡,文波拍摄了到了病人对生命渴望的眼神。

跟着镜头,带你揭开手术室的神秘面纱

这一刻让文波深深的动容,他不忍心坚持下去,停止了专题。他说,他要尊重这些病人。

寥寥照片,感受世间百态;面带笑容,体味人间疾苦。

“我认识的许多医学泰斗,直到退休,也很少有人留下他们手术时的身影,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如何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8医院主任医师孙宁东说。

孙宁东爱好摄影的时间,甚至比他的医生生涯开始得还要早些。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医学生,刚进武汉大学医学院时,姐姐送给他一台海鸥牌相机。从小医生到大主任,相机始终陪伴着他。

这一晃,将近40年。

以前条件不允许,孙宁东想带相机进手术室的想法没有得到医院领导的支持,8年前,成为主任医师的他,把目光重新投回手术室,他想用镜头定格医生的酸甜苦辣,把最美的风景记录给奋斗在手术台上的医生们。

由于手术室里医生们裹得非常严实,需要戴口罩、手术帽和穿防护服,浑身上下只有眼睛是对外的唯一窗口。

孙宁东注意到,外科医生做手术时全神贯注,眼睛摄人心魄,于是他将手术室照片,首先聚焦在医生的“眼睛”上。

跟着镜头,带你揭开手术室的神秘面纱

又是夜深人静时

孙宁东最得意的一张照片,是在2004年记录做肝移植手术时的场景,名叫《又是夜深人静时》。当时这台手术已经在夜里进行了6个小时,有的大夫已经累得瘫软,孙宁东跪在台子下,镜头穿过大夫的双臂,拍下了手术台忙碌的景象。

跟着镜头,带你揭开手术室的神秘面纱

无影灯下,点亮了全神贯注;镜头前,定格了志诚大爱。

很多时候,患者和家属去医院看医生,认为看病一定会治好,但医学科学对病症治愈也不是百分百。

医患关系紧张,很大程度是医生的努力不被患者看到,患者的焦虑医生无法百分百的理解。

透过镜头,我们看到婴儿出生后羊水窒息,手术室的护士为了减轻新生儿在羊水吸出时呼吸道的创伤,用吸管口对口吸出,家属看到后留下眼泪;

门外的家属知道医护人员下达“冷冰冰”的通知,却不知道他们想让病人康复的心一点不少。

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镜头仿佛会说话了。

一扇冰冷的门,阻隔了焦急的家人与脆弱的生命。一张炽热的照片,却拉近了的医患之间的距离。

而这一切最能打动人心的,永远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羁绊。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