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根植家乡热土,在实践中淬炼青春

2020-09-24新闻13

原标题:根植家乡热土,在实践中淬炼青春

——2020年湖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综述

根植家乡热土,在实践中淬炼青春

9月1日,吉首大学志愿者在“三下乡”过程中帮助村民干农活。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段涵敏 通讯员 李康波

大学生怎样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他们的答案是——青春献给祖国。

今年暑期,共青团湖南省委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志工办、省文明办、省学联,举办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省109所大中专院校和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克服疫情影响,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发挥专业特长、热诚服务人民,用知识、爱心和汗水,谱写出青春的华章。

“返家乡”社会实践,在田间地头开设“课堂”

暑期烈日炎炎,但丝毫没有阻挡湖南农业大学“田间志愿服务队”的脚步。

在衡东县三樟镇庆发合作社的黄贡椒生产基地,来自湖南农业大学的农学类博士郑志兵带领几名大学生穿梭在田地之间,给生病的黄贡椒“问诊把脉”。

“这是炭疽病,是由夏天高温高湿引起的。”郑志兵蹲在一蔸辣椒苗前,将叶子上的病状指给基地负责人秦庆权看。一旁正在地里锄草的椒农们见状纷纷凑过来,不仅听得认真,还积极提问。

“之前我们都是靠经验种椒,听了博士团的课,以后也能靠知识来解决问题了。”秦庆权说,通过这次指导与交流,大家都收获了许多新的种植知识,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难题就不用担心了。

郑志兵所在的队伍由湖南农业大学生态学博士赵文力发起,多所高校的老师和学生及部分农学专家组成,拥有133名成员,专业涵盖了园艺、蔬菜学、茶学等多个方面。“衡东是我的家乡,我有责任和义务反哺家乡。”赵文力说。

据悉,针对大多数学生在家学习的情况,湖南农业大学各学院积极组织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共组建84支院级团队、189支小分队,近5200名学生开展实践活动4180余场次,通过在“田间大课堂”的实践,把专业知识带到农田里,帮助农户们解决实际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队下乡服务三农。今年暑期,吉首大学组织了1704名学生深入196个县市开展志愿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对当地的乡村复工复产、移民安置点产业带动就业、帮扶农户直播带货、贫困地区农民种植、养殖业进行规划和建议;结合自身专业开展了社会秩序维护、疫后心理疏导、医护子女辅导、便民利民服务、关爱留守儿童等专业服务。

“互联网+社会实践”模式,线上线下活动精彩纷呈

抖音视频拍摄、视频文本制作、剪映软件应用、抠图特效制作……7月中下旬,中南大学团委联合江华瑶族自治县电商办一起举办了“中南大学江华青年电商人才培训班”,指导学员对瑶山雪梨、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进行创意拍摄。培训干货满满,备受好评。

为满足学员的不同诉求,技术扶贫视频制作团队围绕江华苦茶等产品制作了一批关于直播带货的教学视频,并邀请电商运营专家开设线上直播课,教当地村民使用直播平台及相关销售技巧,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云培训”照亮创业青年未来,“云支教”点燃留守儿童梦想,“云访谈”还原一线抗疫事迹,“云输出”推广正确防疫知识,“云联动”守护基层群众健康……特殊时期,一系列云上教育活动精彩纷呈。在线下,志愿者们更是用心用情,全身心投入。

今年暑期,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40名桃源籍团员大学生,响应国家“扶贫扶智”号召,在桃源团县委的组织带领下,联合桃源县米粒公益,成立了一支名为“青禾”的志愿服务队,在观音寺镇杨家溪村、羊楼坪村支教点,开展为期1个月的“七彩假期”志愿服务。

通过破冰试讲、临时班委选举、暑期开班宣传,小“青禾”们开启了由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由于课堂生动有趣、内容别致新颖,招募到的农村学生们越来越多,增长见识的“语文”“英语”课、难得一见的“合唱”“舞蹈”艺术课、妙趣横生的“心理”“安全”“普法”特色课,全方位拓展孩子们的视野,点燃孩子们的青春梦想。

“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青禾志愿服务队在这里出现,就是想让远方小小的你在我们的关爱下坚韧而顽强地成长。我们相信,越是像教育扶贫、脱贫攻坚这样宏大的命题,越需要汇聚起更多人‘青禾’一般的顽强力量。”队员周佳乐在支教日记中写道。

思政课走入社会大学堂,青年学子担重任

“童年时它陪伴我,现在我长大了,我也能守护它!”今年暑期正值汛期,在岳阳市华容县三封寺镇华容河堤上总能看到湖南文理学院大三学生蔡清巡堤的身影。

巡堤是一件枯燥乏味且辛苦的工作,但蔡清做得异常认真。他每隔一个小时,就巡堤一遍——水面是否出现漩涡?外坡防渗彩条布有没有挪动?压袋压得紧不紧实……这些都是蔡清在巡堤查险时,反复确认的细节,“我得对我写在防守登记表上的每一个字负责。”

“我也是三封寺镇的一份子,汛期巡堤也有我的一份责任。守住了堤岸,就守住了家园。”20岁的蔡清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用行动践行着一名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社会大学堂里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如何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我省各大院校青年学子积极行动,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组建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关爱湘大社区青少年成长志愿服务活动。实践团开展了《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爱国主义课堂活动,邀请86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湘潭大学退休干部尚瑞尧,给社区的儿童们讲抗美援朝的故事,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轨迹。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等学院的10名学子针对网络社交平台谣言肆虐、防疫宣讲趣味性有限的情况,利用所学专业开展健康防疫宣讲活动,自愿组建了“中南大学健康防疫宣讲团”。

“我们老家流传很多关于疫情的谣言,我是湘雅医学院的学生,我应当站出来说话!”袁启帜说出了加入宣讲团的初心。宣讲团搜集群众间流传较广的防疫经验为素材,再经过采访相关专家教授、一线防疫医务人员,运用自身专业所学一一核实,制作了一套防疫系列短视频、小攻略和趣漫画,作品在网络平台广泛投放,好评如潮,在社会大课堂里传递了满满正能量。

今年暑期,全省高校还组织“家乡日记”返乡实践团,鼓励学生溯源家乡历史,讲述家乡故事,体悟家乡发展和变化,进一步坚定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青春梦想。

学习、奋斗、梦想,这是青春关键词。青年学子们把一个个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当中,融入山川大地,串联起了青春应有之意。

[责编:陈丽丹]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新冠肺炎_社会#扶贫#留守儿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