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肇庆市“舌尖上的文明”已扎根校园

2020-09-24新闻11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头等大事。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触目惊心的粮食浪费现象。为此,国家教育部近日出台了《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旨在制止学校餐饮浪费行为,培养青少年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近日,本报记者对我市教育系统践行餐饮节约行为进行走访调查,目的是让我市校园内、师生间,养成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记者9月23日从肇庆市教育局获悉,制止校园餐饮浪费、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好习惯的工作,在肇庆市教育系统已推进多年,也已融入了学校的日常管理中,“舌尖上的文明”已扎根校园。

记者从肇庆市教育局德育科了解到,结合持续开展的创文工作,肇庆市教育系统一直围绕绿色健康生活、反对铺张浪费理念,开展不同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包括文明餐桌进校园、“光盘行动”进校园等,在学校的食堂、宣传栏,均要求张贴相关的公益广告、宣传海报,各学校也会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手抄报、黑板报,时刻提醒学生要珍惜粮食、杜绝浪费。

同时,肇庆市教育局将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作为评选文明校园的重要标准,要求创建肇庆市“文明校园”的中小学校,增加“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宣传教育及资料,要求学校增加相关的宣传专栏,做好各项引导及饭堂管理工作,树立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在我市各个“文明校园”内,“安静用餐光盘行动”、“文明餐桌节俭养德”、“不剩菜不剩饭”的宣传提示语,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同时,肇庆市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分餐制”,学生的饭菜定量,学生们基本都能吃完,切实践行“光盘行动”。

今年新学期开始后,肇庆市教育系统已加强了节约粮食、制止浪费的宣传教育。如广宁县在秋季开学后,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通过主题班会、“开学第一课”等,深入推进“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高新区部分中小学校、幼儿园也在近期开展了文明餐桌、制止餐饮浪费的相关主题活动。

端州区教育局也迅速行动起来,建立起领导有力、职责清晰、任务具体、精干高效的组织体系,形成学校党政一把手总负责,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职能部门领导、有关专职人员为骨干的工作力量,建立了后勤、宣传、学工、教务、群团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而且,要求学校食堂建立餐饮节约行为考评制度,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表现纳入师德师风、学生综合素质和食堂评价体系。

该局要求各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把勤俭节约内容有机融入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幼儿园习惯养成等教育环节之中。以开学为契机,把勤俭节约教育内容融入到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新生军训、校规校纪教育等活动中。同时,进一步提升食堂管理水平,包括根据男女生和不同人群餐饮消费特点,实行大小份、半份、拼菜和自助等供餐制度,全面深化“光盘行动”。

在各方持续努力之下,肇庆市已建立起制止了校园餐饮浪费机制,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们正培养起厉行节约、文明餐饮的好习惯。接下来,将推动“光盘行动”常态化,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日常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师生节约粮食、文明健康用餐意识。

高要区第一中学

节约粮食有成效 厨余垃圾减三成

肇庆市“舌尖上的文明”已扎根校园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粮食,文明用餐”“请支持光盘行动”……走进肇庆市高要区第一中学学生饭堂,随处可见倡导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公益海报,氛围浓厚。该校从文明餐桌细节入手,多方宣传引导,让文明用餐、节约粮食的观念深入学生心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校从3个层面进行节约用餐、杜绝浪费的宣传。”高要区第一中学总务处主任黎冠之告诉记者,在班级层面,班会课上开展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主题班会活动;学校层面,通过国旗下讲话和宣传栏,宣传“光盘行动”;饭堂层面,安排教师志愿者和学生志愿者来引导学生用餐,吃多少取多少,用行动来践行节约粮食。

除了通过多层面宣传,高要一中还从采购、制作、取餐等环节入手,打造文明节俭的校园食堂文化。“每天大约有3000名学生在学校饭堂用餐。我们根据用餐人数严格选购新鲜食材,做到食材日日清。当天用餐人数超出预算时,就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制作面条、炒蛋等简易菜式,满足学生用餐需求。”黎冠之介绍,饭堂里实行“明厨亮灶”,可通过监控视频全方位监督菜品制作、学生用餐等环节,可有效杜绝浪费。

同时,高要一中饭堂丰富了菜品,从原来的定餐定量改为现在的自由选择。“丰俭由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饭量选择不同的菜品,大大减少了浪费。”黎冠之说道。

“按量点餐已经成为了我的用餐习惯。”高一(2)班学生莫家颖说,经过学校和老师的宣传教育,大家节约粮食的意识大大增强,“平时和父母、朋友出外吃饭,我也会做到文明用餐、减少浪费,并且希望影响身边人,让他们也形成这些好习惯。”

高一(2)班学生何宇莹则向记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我和同学一起到饭堂吃饭。打饭阿姨见她比较瘦,就多给了一点白饭给她,这超出了她平时的饭量。但她坚持把白饭吃完,因为她觉得老师教育我们不能浪费粮食。”何宇莹很敬佩这位同学,并以她为榜样,身体力行地珍惜粮食。

高要一中英语老师区静怡是该校的老师志愿者,负责引导学生合理用餐。她说:“同学们基本做到了按需用餐,珍惜粮食。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发现大量取餐吃不完,然后倒掉的现象。”

系列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黎冠之表示,现在饭堂的厨余垃圾比以往减少了约30%。黎冠之表示:“下一步,我们准备将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内容纳入文明班级和先进个人的评比标准里,进一步杜绝校园餐饮浪费,增强师生文明用餐、珍惜粮食的意识。”

节约粮食习惯从娃娃抓起

孪生兄妹成“节粮小达人”

肇庆市“舌尖上的文明”已扎根校园

肇庆市刚上一年级的黎小冬和黎小至,今年6岁半,但对于节约粮食却有自己的小心得。他们自幼儿园起,就养成了节约粮食的好习惯,获得了“节约粮食小达人”的称号。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记者了解到,正是其父母的引导让这对双胞胎兄妹慢慢养成节约粮食好习惯。

小冬和小至的父亲黎先生介绍说,从小便通过睡前故事和绘本向孩子们传递节约粮食的意识。当孩子读到唐诗《悯农》问父母诗句的意思时,他除了向他们讲解之外,还带孩子们去农田看农民劳作,让他们切身实地地感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谈到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节约粮食都有什么小妙招时,兄妹俩争先恐后的介绍。黎小冬拿出吃饭的儿童碗,向记者展示:“我们都是自己装饭的,想吃多少就装多少,每次都把碗里的饭吃完。”他骄傲地挺起小胸膛。“也不会把饭菜掉到桌子上。”妹妹黎小至在旁边补充道。

黎先生说:“平时家长工作也比较忙,所以在日常生活里,会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现在都是根据自己的食量来盛饭,盛多少就吃多少,做到不浪费。”

到了孩子们的零食时间,父母经常会给两个孩子准备两份水果。但兄妹俩都觉得自己会吃不完,于是哥哥黎小冬提议两人共吃一份,另一份留待下一次再吃。“无论是平时的饭菜还是水果、零食,孩子们认为自己能吃完,就会一人一份把东西吃完。如果吃不完,就会一起分享。兄妹俩经常相互监督着吃完手中的水果或者饼干。”黎先生说道。

记者了解到,孩子们不仅仅在家里践行节约粮食的好行为,还将这个好习惯带到学校里。课间、放学、游戏时间,他们经常把父母讲的节约粮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尤其是哥哥黎小冬,还当起了同学间节约粮食的“监督员”。当他发现同学的零食、水果或者早餐没吃完,会主动“劝说”同学吃干净不浪费,成为老师称职的小助手。

记者调查肇庆市部分校园浪费粮食现象

宣传不足意识不强 节约粮食任重道远

肇庆市“舌尖上的文明”已扎根校园

肇庆市“舌尖上的文明”已扎根校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但在现实中,记者通过暗访发现,部分高校和中小学校里仍有不少学生在用餐时浪费粮食,出现较多剩饭菜等情况。

在肇庆某职业学院就读的大三学生赵同学告诉记者,他们学校学生就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或多或少吃不完盘中餐,结果都要倒掉。“个别挑食的学生很任性,点了一份饭菜后,觉得不合胃口就即刻倒掉,又重新点一份,这实在是太浪费了。”她观察发现,在剩余饭菜当中,米饭占了一半,“男同学饭量大,剩余很少,主要是女同学,即便点了最少的白饭份量,许多人最后还是吃不完。”

赵同学对记者说,饭堂里有关节俭用餐的宣传不是很到位,学校的宣传氛围也不浓厚,老师也没有这方面指引或教育,全凭学生自觉。在她看来,如果将节俭列入对学生品德的考核,有助于约束浪费的行为,从而养成好习惯。

接着,记者来到肇庆学院第三饭堂暗访。正值午餐时间,坐在记者邻桌的是四个女生,每人都点了两份菜和一份饭,份量并不算多,每人桌上还有一杯奶茶。记者看到,或许喝奶茶的原因,这四名女生的饭菜并没有全部吃完,剩余约三分之一,都倒入了剩饭剩菜回收桶,着实很浪费。

随后过来的两位男学生,饭量都比较大,饭菜基本都吃得比较干净,算得上“光盘”。此时,记者看到有一名学生将半份青菜倒掉了,他告诉记者,青菜不合胃口,份量也比较多。

在该校第三饭堂,记者发现,学生浪费粮食的不良行为不一而足。部分同学不喜欢菜品中的蔬菜,便挑出来扔掉。有的学生只吃菜不吃饭,米饭白白浪费了。用餐时间将近结束时,饭堂门口用来盛装剩饭剩菜的回收桶,已有满满的四大桶。

在肇庆学院饭堂工作多年的冯师傅告诉记者,随着大一新生开学,就餐人员增加,光第三饭堂,一般每顿饭都有6桶至7桶的剩余饭菜。对于这种现象,她表示很无奈,虽然伙食费都出自学生,但还是为这种浪费感到可惜。她希望学校有所约束,将节约粮食纳入学生的考核当中,或许能减少浪费。

和大学及职业学校相比,中小学的情况又如何呢?记者采访了几位在校老师和学生。在端州某中学任教的邹老师告诉记者,现在端州区学校基本都是实行配餐制,“我所在的学校,每名师生都配有一个饭盒,饭菜基本是固定的,但学生饭量有大有小,吃不完的都被收回去处理了,不可避免出现浪费。有的老师有节俭习惯,将吃不完的打包带回家,但这只是极少数。”他认为有必要建立相关制度,制止学校餐饮浪费行为,培养青少年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而在肇庆某学校高中部,米饭有8角和1元两个档次,饭量不大的女生,即使点了最小的饭量,最后还是吃不完,随着剩菜倒入了回收桶。 “我建议饭堂增加自由选择饭量,吃多少装多少,如果装多了吃不完,就加倍收费,杜绝浪费现象。”接受采访的杨同学认为,如果没有硬性约束,仅凭学生自觉,节俭的习惯就难以养成。

在采访中,奥威斯实验小学在节约方面则有所举措,即每一个饭盒只放少许饭量,同时额外准备了一盆米饭,不够饭量的学生可以免费补充,将浪费现象减至最低。有受访者提出,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把勤俭节约内容融入德育课程当中,从思想上重视。深入推进 “光盘行动”,通过社会实践、劳动体验,让学生切身感受食物的来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劳动和爱惜食物的意识。

此外,除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学校食堂、配餐服务中心等也要提升管理水平,根据男女生和不同人群的餐饮消费特点,实行大小份、半份、拼菜和自助等供餐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实行按量收费制度,方便师生按需购餐。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拥海:要培养“增产不忘节约”的意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餐饮浪费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基于此,国家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体现了推动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拥海分析,从社会层面来看,尽管当前我国的粮食生产多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足,但仍然需要我们培养“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的意识,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要有危机意识。“我们国家有14多亿人口,但目前人均耕地面积只有约1.2亩,并且受到乱占耕地、挖沙、土地荒漠化以及常年耕作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等因素影响,耕地面积呈现逐年自然减少的趋势。中国耕地面积有限,生产粮食要养活全国人口原本就是一项巨大而艰难的任务。”

刘拥海认为,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国家出现了粮食短缺的现象,进而有国家出台针对粮食出口限制的政策,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进一步落实节约粮食的措施呢?刘拥海表示,需要国家通过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从校园层面来看,加强宣传教育,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在校园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切实培养青少年节约粮食的习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尤为重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每一粒粮食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亦是尊重粮食生产劳动的表现。”刘拥海如是称。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教育大国,整个教育系统的人数相当多。在教育系统展开制止餐饮浪费的教育,可从根本上解决餐饮浪费问题。”刘拥海建议,学校可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把节约粮食内容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当中,使学生把节约粮食意识内化为自觉,成为一种习惯。另外,还需建立健全学校餐饮节约的管理机制,因校制宜,可制定一些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强的举措,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节约粮食意识,让“舌尖上的节约”在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蔚然成风。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