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训:“相由心生”,是真的吗? 境由心造烦恼须自度是什么书

2020-09-24知识12

佛语古训:我慢高山,不流德水,是什么意思呢? 美酒微醉处;好花半开时。宋代的邵雍在他的《安乐窝中吟》中如此写到,“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美酒饮至微醺,好花看到半开,留一分清醒,余一份期待,在诗人眼里,才是人生最佳的享受,更是人生最高的境界。遗憾何尝不是另一种美呢?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不俗”的意思不是清高绝俗,而是不离世间,却又能不为世间所困扰。佛不是让我们冷漠无情、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让我们对世间万物、花鸟草虫都含情。所以,多情最是佛心。有情的另外一个意义是说,一切众生,本身是有灵知,有情感的生命,所以叫做有情。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西方哲人蒙田曾告诫我们:“人生最艰难之学,莫过于懂得自自然然过好这一生。不被名利所累、自然而然过好一生,对每个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既平易又艰深的课题:能看破名利之累,可得乐观长寿。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菜根谭》中说得好:心旷,则万钟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闭门即是深山,说的就是心旷,就是心闲,就是包容,就是能了,一了百了,百了之后还能有所执著,这样人生才既不会太枯寂,也不会太浓艳,才能集中精力,有所作为。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一个人不必刻意求得别人重视,也不要害怕被别人。

古训:“相由心生”,是真的吗? 境由心造烦恼须自度是什么书

古训:“相由心生”,是真的吗?

古训:“相由心生”,是真的吗? 境由心造烦恼须自度是什么书

运气不好念什么佛经 佛法是最高级的智慧,是2113心灵最好5261的营养,学之不尽、利益无限,最大的好处就是让4102我们明白宇宙、1653人生的真相,按照佛法去做能解脱一切烦恼,从而让我们离苦得乐。但【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是“无缘之人”呢,就是不相信佛法、不能按照佛法去做的人,就像患了病的人,医生给开出了药方,并嘱咐患者不要在患病期间喝酒、生气、纵欲.但病人不听医嘱,不但不吃药,还喝酒、生气、纵欲.那病怎么会好呢。所以说不是佛法不好,而是人不听话啊!一切都是【因果报应】: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差,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孟子》里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它的意思是: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平时的做法却往往与圣人的教导背道而驰,有了问题,只知【怨天尤人】,不知【反躬自省】!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造作,一般分为【身业】(即身体的造作)、【口业】(即言语上的造作)、【意业】(即思想、念头),【只要造业就会有报应】,比如身造杀生、偷盗、邪淫,口造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造贪、嗔、痴等业,这些业都会给我们带来恶报,。

古训:“相由心生”,是真的吗? 境由心造烦恼须自度是什么书

心本无生因境有究竟是什么意思 毗舍浮佛传2113法偈曰:“假借四大5261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4102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1653大意是说:“法身本来是无身的,不妨暂时借用一下,由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的色身(肉身)。心性本来是不生不灭的,是无形的;只是因为境界出现了,所以心性就对境界产生了相应的作用—于是就有了分别的念头,这就是思维心。如果所对应的境界没有了,思维心就自然消失了—它回归于了心性,而心性是寂然无形的。所谓的罪业和福报等等到底是些什么呢?它们只是众生思维心的如幻造作罢了;而思维心是有生有灭的,所以一切罪业和福报等等,也就随着思维心的生灭而变幻无常,终究归于消灭。佛陀就是法身,法身就是觉性。达摩祖师在《血脉论》当中说的很清楚:“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所以,真正的佛陀,真正的法身是无形无相的,它就是一切众生所共同具有的灵明觉性—也就是心性。正是因为一切众生都具有这个灵明的心性。于是,当心念从其中起来的时候,就产生了各种形象和认识。如同水本来是无形的,当水波起来了以后,就会产生各种波纹的形象一样。显然,水波以及波纹的形象,无非都是水。同样,心念起来以后,所产生的一切形象和认识,也无非都是心性,都是觉。

#佛经#文化#佛法#佛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