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小康人物】陈仁海:邀世界分享中国白

2020-09-24新闻9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苏枫

【小康人物】陈仁海:邀世界分享中国白

中国白博物馆馆长 陈仁海 摄影/宁颖

作为中国白博物馆馆长,陈仁海创作的瓷器成为中国向世界递出的一张文化名片,邀世界从“中国白”中领略东方之美。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陈仁海,生于“中国白”的故乡——福建德化。

德化白瓷早在宋元时期就通过泉州港输出海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因洁白如玉、温润如脂而被称为“中国白”。早年间因为被马可·波罗发现,还曾被称为“马可·波罗瓷”。

陈仁海是土生土长的福建德化人,从小就热爱当地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现在,他已成为中国白博物馆馆长。

“摔的那一刹那,感觉心也一起碎了”

小时候的陈仁海经常到古瓷窑址游玩,喜欢听工匠们讲述德化瓷的故事。

陈仁海生于教育世家,祖辈上溯十五代都是私塾老师。陈仁海的曾祖父对书画极为痴爱,时常预领了薪金去买字画,家里有时需借米下锅。他的父亲继承了这一雅好,每年春节初一到十五,天天在大厅里挂出家中收藏的字画让家人评点。在这样的氛围中浸染的陈仁海,从小就开始天天作画临帖。

陈仁海在永春师范学校读书时,对书画的天赋引起澳门书法家梁披云先生的注意。梁先生把书画家启功的地址和电话留给了他。陈仁海真正与白瓷结缘,正是缘起于启功的提点。启老对他说:“德化有那么优秀的中国白瓷雕,你为什么不介入呢?”陈仁海这才突然意识到,凭着德化陶瓷文化多年的熏陶和他在书画领域的积淀,也许能够创作出富有特色的作品。

此后,陈仁海便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尝试和摸索。“‘中国白’是泥与火的艺术,制作工艺相当复杂,从配方、和泥、捏胎、造型、制坯、修坯到煅烧的过程中,不能有任何的疏忽,要求创作者具备追求完美的精神和坚忍的毅力。”陈仁海说。

1970年6月出生的他,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陈仁海为自己的工作室命名为“辛默楼”:第一寓意辛辛苦苦,默默奉献;第二,取兴旺的谐音;第三,辛属金,他想用文化的形式来挣钱。

在他的工作室里,摆放着用来警示自己的陶瓷碎片。陈仁海告诉《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其实陶瓷艺人最不愿意做的就是亲手摔碎自己的作品,摔的那一刹那,感觉心也一起碎了。但是,我们一定要留下最完美的作品,稍微有瑕疵、有缺憾的,坚决毁掉。”

记者采访陈仁海的时候,中国白博物馆正在举办“初心·匠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中国白陈仁海瓷雕艺术作品展”,展出陈仁海团队多年来创作的99件瓷雕作品。这堪称一部以瓷雕写成的编年史,这些作品以瓷雕的形式记录了中国不同时期的重大事件。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创作的作品《白衣执甲》也在展览之列。

用中国白瓷雕艺术记录当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是陈仁海艺术创作的显著特征。“白色,没有别的颜色可以代替它出场,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好的颜色,象征着高贵、严谨、严肃,又蕴含着神圣、纯洁,是至高无上的。”陈仁海说。在他看来,白瓷瓷质表里如一,胎釉细致内敛,诉说着极致的东方审美。

“如果一个人单干,100年都出不来这一件”

10年前,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创作的作品《世博和鼎》,是陈仁海的代表作。鼎的形态雄浑壮观,鼎身中国吉祥纹饰和世界和平标志性符号相映成趣,北京奥运记忆与上海世博精神完美交融;鼎内玉兰花、梅花、牡丹花、菊花争相开放,繁花似锦,巧夺天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世博和鼎》烧制技艺相当之难——配方难、制坯难、成型难、刻划难、捏塑难、装窑难,更难的是必须经两次1310度高温烧成。作品动用陈仁海独家秘制的原生态陈泥,汇聚祖先瓷雕烧制智慧,运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徳化瓷烧制技艺,将中国白艺术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团队内29个人经过上百次的周折,历经3年的精雕细磨,攻克大型瓷雕烧制的世界性难题,全球唯一的《世博和鼎》横空出世。

《世博和鼎》是世界陶瓷史上辉煌的一页,被陶瓷界誉为“千年一宝,世界瓷王”。“如果一个人单干,100年都出不来这一件。”陈仁海受邀在法国演讲时表示,这是团队的力量——历史上中国盛大的节日都要铸鼎,以前用的是铜、铁等金属,而他想用瓷器做一个鼎来庆祝上海世博会。中国文化符号的核心就是“和”,所以取名“和鼎”,整个鼎也体现了万物相融、众生和谐的“太和”境界。

经过潜心研究, “中国白”烧制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世博和鼎》创作成功后,一些境外收藏家向陈仁海表达了购买意向,最高开价达8000万元人民币,但陈仁海回绝道:“这件作品是德化窑从古至今体量最大、做工最精的千年一宝,它只能属于国家。”

结合时代、与时俱进是陈仁海作品最大的特点。陈仁海说:“每个作品上都有二维码,用手机扫一下,就能看到这个作品的详细介绍。二维码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产物,它等于为这个瓷器注明了生产年代。希望未来的人也能通过扫码,理解这个时代的艺术。”

邀世界领略东方之美

陈仁海正在创作的作品是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瓷器,计划在2021年6月份之前全部完成。

以身为度,辨物居方;反省收敛,适得其所。虽然社会职务众多,他坚持每天保证留两大块时间用于创作。他一以贯之,钟表一样的日程表是:每天5点起床,晨练至6点,开始创作到8点,之后进行日常事务性工作。每天下午5点到午夜12点是他的创作时间。接受记者采访当日,他正在设计“井冈山精神”的草图。

“这是以瓷纪史。”陈仁海说,“这是展示一个现代大国文化自信的作品,我们用艺术纪念这一段灿烂历史。”

2019年,陈仁海当选“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陈仁海认为,实现全面小康的过程中,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物质方面很多已经满足了,但是我们眼睛看到、手触摸到、嘴巴接触到的瓷器,还有更大的空间走进和融入美好的小康生活。

“在这么美好的时代,能够做文化传播工作,真是太幸福了!” 陈仁海由衷感慨,“中国还没有一个让世界认知的响当当的瓷器品牌。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中国白,让世界分享中国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作为中国白博物馆馆长,陈仁海创作的瓷器成为中国向世界递出的一张文化名片,邀世界从“中国白”中领略东方之美。

“即使语言不通,外国人只要看到白瓷精湛复杂的工艺,都会感到震惊。我们收获的是另外一种尊重。文化艺术都是相通的,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不仅陶冶了情操,升华了品格,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希望爱和美像阳光般洒满整个世界。”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0年9月下旬刊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