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9月24日讯 从全校师生一学期一次法治讲座到每周一节法治课,从几名司法行政宣讲员到集合全县政法单位工作力量的普法团队,从单一宣讲走向情景互动,从青少年法治教育拓展至关爱保护未成年人机制。经过七年的磨砺和发展,“沂源县法治教育进课堂”普法品牌所承载的已不仅是一个青少年普法工作,也是一项法律服务机制,更是一种法治为民精神的体现。
“七五”普法以来,沂源县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不断丰富和创新“法治教育进课堂”普法品牌的内容和形式,对帮助广大青少年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和守法守纪的人生底限,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律素质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按需订制,从“全面”到“精准”
“我上学的时候,一个学期就只有一次法治报告会,讲的内容大多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现在你们幸福多了,每周可以上一次法治课,从中小学生守则到宪法、民法、刑法等各种知识,都有专门的课程”,来自县检察院的法治班主任在为班里的学生上课时讲到。
普法供给只有与需求两平衡,才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法治教育进课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将“不定期全面普法宣传制”转变为“专人定点精准负责制”。由县司法局牵头,整合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等普法力量,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和学校需求每学期制订法治课程表,有针对性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在幼儿园,重点培育幼儿的规矩意识。在小学,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在中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
同时,紧密结合青少年实际,遵循“五多五少”原则开展以案说法:少讲理论知识,多讲真实案例;少讲犯罪经过,多讲社会危害;少讲久远事例,多讲身边的事情;少讲个别案例,多讲普遍问题;少讲差典型,多讲好的榜样。
今年6月,通过向实验中学、历山中学、沂河源学校三所学校6100余名学生及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到,99.5%以上的家长认为开设法治课十分必要,99.4%以上的学生对法治课的形式和效果认为非常满意。
形成合力,从“独唱”到“合唱”
青少年法治教育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方面面,如何汇聚更多力量共同参与?对此,沂源县出台《关于建立完善“法治校长”长效工作机制的方案》,按照配备率100%的要求,集合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政治老师等普法精英力量,为全县共156所学校(包括局属学校、镇办初小幼儿园)配齐配强法治校长156人,选派法治班主任302人,组建了一只青少年专业普法团队,紧紧围绕“法治教育、观护矫正、心理疏导、法律咨询、救助帮扶”开展庭审进校园、法治课、法治报告会等活动,已累计1万余次。从此以后,每一个寒暑假、每一次“六一”节,每一堂法治课,这支由全县政法单位干警组成的校园普法团队经常全员出动,奔赴各自负责的学校,和孩子们互动问答。
“一堂课背后往往是数十天的埋头备课,是百里挑一的案例选择,是一遍又一遍的彩排练习。”来自县法院的刘克强说,“为学生们讲授法律知识,也是一次巩固提升自己业务水平和知识储备的机会,很高兴有这样一个平台与其他政法单位的同事一起共事、一起进步。”
法治校长、班主任在大力开展各类法治教育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助力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具体指导依法治校和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学校及师生合法权益、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经过共同努力,7年来,全县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下降,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合格率连续达100%,“法治教育进课堂”工作先后被淄博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和省司法厅评为“淄博市教育创新项目”、“淄博市优秀普法品牌”、“山东省优秀普法品牌”。
加强实践,从“灌输”到“互动”
“人生的扣子要从第一粒开始扣好,很新鲜,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县实验小学的40余名小学生先后参观了李振华纪念馆和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通过听讲解、看视频、感受智能科技,直观地到了一些在课堂上不能感受到的法律知识。
“法治教育能否收到实效,采用什么形式非常重要。对中小学生来说,本身认知能力很有限,单纯给他们讲解生硬的法律条文,他们根本没有兴趣。为此,我们不断丰富青少年法治教育形式,不仅让孩子们在课本上学习法律知识,更要在参观实践中学法,力求让孩子们学法的过程变得很快乐。”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沂源县积极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不断开辟青少年法治实践活动“第二课堂”,截止目前已建成县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0处,实验中学、中庄中学、鲁阳小学等校园法治教育基地实现全覆盖。
如今,沂源县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已经成为青少年学法、践法的主要阵地。通过开展各种法治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效激发青少年学法用法兴趣,使得青少年学得进、记得牢、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