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贵德县水车广场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2020-09-24新闻10

贵德县水车广场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贵德县水车广场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中国网贵德9月24日讯(记者 宋柏霖)在青海,一直流传着一句“天下黄河贵德清”的民间谚语。滔滔黄河在冲出龙羊峡谷之后留下了一片开阔的谷地,这片谷地,就是被人们称之为“高原小江南”的好地方——贵德。今年是贵德县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之年,也是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冲刺之年。23日一早,艳阳高照,“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从西宁出发乘车来到贵德,来看看这座位于三江源头的清水之地是如何在充分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中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贵德县水车广场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拉西瓦灌溉工程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贵德县水车广场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拉西瓦灌溉工程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贵德县水车广场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拉西瓦灌溉工程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后,行进的大巴在一座雄伟壮阔的水利枢纽附近停下。采访团的记者们一下车,就看到贵德县拉西瓦灌溉工程建设局局长李占彪带着乡亲们捧着洁白的哈达迎接我们并激动地说:“这是藏族人民对大家最真挚的欢迎,拉西瓦灌溉工程解决了我们当地人民守着黄河吃水难的问题,促进了群众脱贫致富,更维护了贵德县社会和谐稳定,大家欢迎你们来了解拉西瓦。”

李占彪向记者介绍,拉西瓦灌溉工程地处黄河上游的拉西瓦水库大坝和李家峡水库库尾之间的黄河南岸,是青海省实施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的四个子项目之一。工程建成后,充分利用了拉西瓦水电站形成的水头优势,改善并新增灌溉面积20.02万亩,彻底解决贵德县河阴、河西、河东、常牧、新街5乡镇,87个行政村,8万人的灌溉问题,让8万老百姓受益。并将造林范围由灌区向周边推进,大幅度提高黄河南岸的植被覆盖率,增加绿地面积,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贵德县水车广场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受益于拉西瓦灌溉工程的河阴镇童家村村民在收割玉米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我小时候就是农村长大的,小时候背着水飘,一天24小时收水。我们村子有好几个取水口,每个取水口都要安排人,如果今天我们村子要浇水,全村人都要出动,三、五天内必须要浇完,浇不完也要让给其他的村子。但如今这些已经成为历史了,全都得益于拉西瓦灌溉工程,解决了我们村子在枯水期的用水问题,这对我们当地的农作物生产可是帮助太大了。”贵德县宣传部副部长郎东主告诉记者。

贵德县水车广场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副县长李福军(右一)在西河入黄河口处巡河

拉西瓦灌溉工程可谓是贵德县水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缩影,“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更是依托于贵德县丰富的水利资源。”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副县长李福军告诉记者,近年来,贵德县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基础,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以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为重点,着力推进源头保护和美丽河湖建设;以补齐水利工程短板为支撑,着力保障流域长治久安;以创新水管理体制机制为契机,着力提升水安全管理能力与水平,聚焦并系统解决黄河流域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依托丰富的水利资源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推动一产、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以构建沿黄现代生态循环农牧业经济带为引领,在沿黄村社建设辣椒、蒜苗、长白葱等露天蔬菜生产基地和薰衣草、玫瑰花等花卉种植基地,引导沿黄两岸群众种植玛咖、藜麦、柴胡等中藏药材,研发富硒、富锗农畜产品,全县农牧业实现提质增效。利用红柳滩和千姿湖片区冷水资源,发展规模化冷水鱼养殖,年产量达到1300吨,水产品养殖业蓬勃发展。

如今,贵德县面临国家战略布局对流域定位提出的新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对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出的新要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流域水资源利用提出的新要求,新时代治水思路对流域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新要求。为此,李福军建议,贵德县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原则;坚持流域统筹、协同治理的原则;坚持改革创新,强化监管的原则。落实三项保护任务实施三项治理任务,即:加强水生态保护,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升水治理能力,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稳固生态安全屏障;实施水安全工程,确保流域长治久安;实施重大水利项目,保障流域高质量发展。落实五大措施,即: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健全防洪减灾体系,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传承弘扬黄河水文化保护,创新水管理体制机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